京杭大运河绵延千里,贯穿南北在流淌的时光中造就了济宁历史上的繁华穿城而过的运河边玉堂酱园黑底金字的招牌依然高悬驻足在保留着传统古朴风格的店铺里依稀可以感受到三百余年间的兴衰过往对于大多数济宁人来说玉堂酱园并不仅仅是几味酱菜而是弥漫在记忆里的传统味道从青花瓷坛里的各种小菜到琳琅满目的新品佳肴玉堂酱菜的味道在几百年的岁月里逐渐形成了融入济宁文脉的一种文化姑苏商人创办慈禧亲书“味压江南”这个长达三百年的故事要从一个南方人说起而这一味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味道要从一条大河说起清朝年间,一位姓戴的苏州人沿运河贩运行商,对运河沿岸的城镇与商情多有见识,对济宁城的商贸情况更为熟悉。
他为赚钱谋生,弃船登陆,在济宁南门口买下一块宝地,开起酱菜铺,取名“姑苏戴玉堂”。
南方菜的口味偏甜,而北方人的口味偏咸。
为了让酱菜更适合本地人的口味,这位戴老板在济宁建了厂,对酱菜进行了改良。
经过三代苦心经营,“姑苏戴玉堂”成为济宁州商家之首。
80年后,戴氏回乡,药材商冷长连和两江总督孙玉庭联手买下店铺,更名为“玉堂酱园”。
玉堂酱园的产品种类由少到多,酱菜口味也越来越多,渐渐酿成了传承至今的“济宁味道”。
太白楼上办逍遥会、方圆几百里发行钱票、请书法家写“广告”……不久,玉堂酱菜的名声传入京城,慈禧太后品尝完,亲手题字“京省驰名味压江南”。
玉堂酱园一时风光无两,浓郁的酱香味道随着大运河飘散南北。
1910年、南洋劝业会上,玉堂酱园的远年酱油、什锦萝卜、佳制冬菜获优等奖章;1914年,山东第一次物品展览会上,玉堂三十四种产品获得金牌;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玉堂力挫群雄,一次夺得五枚金牌,为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增添了光彩。
……曾经红极一时市场变幻中遭遇低谷玉堂酱园从运河岸边与世人见面到“京省驰名味压江南”再到国际舞台的惊艳亮相这一历经三百多年岁月洗礼的品牌不仅有着辉煌与风光,也曾数度沉浮1954年玉堂酱园作为全省第一家公私合营的代表,首次在济宁进行了公私合营。
之后,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厂房重新建、设备更新、首批用上了工业用电、首家开上了小汽车。
现任董事长何景春当年还是一位技术工人,据何景春回忆,当时工人们干劲十足,下班后都自觉自愿地来建设厂房,这便是“玉堂”传承下的优良传统:对品牌的忠诚与热爱。
计划经济的无偿贷款、用平价粮,不出园子就有供销社的驻员管销售的“贵族”待遇,令玉堂酱园发展得如火如荼。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玉堂酱园的啤酒厂与葡萄酒厂相继“下马”,企业停止运转,玉堂酱园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次抉择。
彼时,何景春临危受命接手玉堂酱园掌门人位置。
他坚定地向工人们坦白了自己的想法:绝不能让几百年的“老字号”在自己手上破产。
在玉堂酱园的发展史上,每一次掌门人的更替都会带来一场重大改新。
革掉经营中的弊端,保留下精髓,优化体制,掌舵人才得以握住几经沉浮的品牌命脉。
一场大刀阔斧的变革开始了。
1993年初,何景春把玉堂酱园变成了13个独立法人单位,分头突围,13个独立单位只要一个能活下来,就代表玉堂酱园活下来。
葡萄酒厂、调料厂、酿造厂、酱菜厂、商业服务公司、汽车修理班也变成了汽车修理厂、设备维修公司、总务科变成服务公司,自己做生意找活干。
他与作为总厂的玉堂酱园把所有债务都揽在了身上。
经过三到五年的时间,玉堂酱园瘦身并集中发展传统酱菜,300口大缸和传承至今的传统工艺让玉堂酱园“起死回生”。
1996年以后,企业情况开始好转,2002年,玉堂酱园变为民营企业,乔迁了新居的玉堂酱园至此还完了近1个亿的所有债务。
目前,玉堂酱园正在办理退城进园的相关手续,新厂建成后,又将是一个崭新的“玉堂”。
制作技艺不变同心书写玉堂记忆三百年来玉堂酱园无论经营如何变革酱菜的制作技艺始终保持不变工人们的匠心如初玉堂酱园的发展史跌宕起伏,曾经几次面临破产的局面,卖过酱缸、发电机,但是经历这么多,玉堂酱园却没有倒下,这与玉堂酱园传承下来的文化有很大关系。
玉堂酱园从上到下,对品牌的珍惜度和忠诚度以及在用心程度上都做的非常好,虽然不是家族产业,但在玉堂品牌下,更胜一家人,在品牌的保护上高度一致。
三百年,对一个品牌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延续。
对于每一个掌舵人来说,这份责任沉甸甸的。
何景春说,他将用尽全力让玉堂发展更好,希望“玉堂”这个品牌“再活三百年”。
在感慨风雨飘摇的三百年历史的同时,何景春更希望把玉堂的精神与文化传承下来。
“规划建一个玉堂博物馆和文化体验馆,还原过去的古建筑,和旧时的工作场景,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进行体验玉堂、了解玉堂。
”何景春说。
何景春还正在筹备编写《玉堂酱园志》,想要把玉堂的历史、文化、工艺以及前生今世,用修志的方式记录下来,完整的传给后人。
他希望,可以为后人留下属于济宁的玉堂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