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保险业推进“从田头到餐桌”全流程风险保障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开发了涵盖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经营各环节的7个险种及21个附加责任,累计提供食品安全风险保障835亿元,惠及720万人次。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以下简称“食责险”)工作,然而社会上却有食责险“叫好不叫座”的说法。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我国食责险的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
要充分发挥食责险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防和救助水平、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作用,必须大范围、大力度推广实施该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企业在加强宣传的同时,还要创新实践,多开发适应不同环节、满足食品企业不同需求的个性化产品。
多地开花在全国掀起试点热潮早在2013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就启动了食责险相关筹备工作。
2015年7月,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宁波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管局、金融工作办公室、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宁波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宁波市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方案》,为全市推广食责险提供指导和保障。
同年底,宁波市成立了全国首家食责险运营服务中心,建立起“公益险+商业险”的“宁波模式”。
所谓食责险“宁波模式”,即由政府财政出资,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食责险,重点保障农村集体聚餐、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等高危领域。
宁波市食责险运营服务中心主任傅谷琪介绍:“我们组建了一支420人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业队伍,与属地网格员绑定,协助监管部门开展联动巡查。
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线索反馈至监管部门,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甄别及防控水平。
”据悉,截至2017年年底,宁波市已实现累计保费2859.8万元,保额56.7亿元。
其中,食责险保费规模占到浙江全省的1/3以上,并实现了政府公益险全覆盖;全市有400余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投保了商业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28亿元。
继宁波、上海之后,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福建福州、江苏南京等城市也陆续开始试点推行食责险这项工作。
2017年4月,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注重服务、共赢发展”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沈阳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餐饮环节推行食责险,并结合餐饮服务单位规模不一、形式多样的特点,确定了形式灵活、保费机动的多种食品安全险种。
沈阳市和平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督执法大队长韩一鸣介绍:“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和平区政府会启动应急机制,保险公司将在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承接事故处理。
”据悉,截至2017年年底,沈阳市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280家、中央厨房2家、其他社会餐饮单位27家已经投保了食责险,保险费用合计670余万元,且已有4家餐饮服务单位得到保险赔偿。
力度不一大型企业为投保主力2017年8月10日,宁波市海曙区南塘老街一家餐馆“闻宝阁”的负责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了食责险。
按照合同,面积为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餐馆需要缴纳3000元/年的保费。
但因享受海曙区给予年保费40%的政策补贴,“闻宝阁”仅需支付1800元/年的保费。
该负责人高兴地说:“成为食责险的客户后,保险公司专门为我们定制了牌子,就挂在进门的显眼处。
有了保险,我和顾客都吃了‘定心丸’。
我们店的顾客来自天南海北,还有很多外国人,食品安全必须做到位,购买食责险也是加强食品安全保障的一种体现。
”购买食责险的好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所认可。
但记者发现,目前食责险的参保主力主要集中在学校食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大中型食品超市、大中型食品批发企业等单位,中小企业从业者的保险意识和投保意愿不强。
此外,由于食品行业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产业链条长、环节多,这就要求适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相对复杂和多样。
但是,目前我国的食责险险种仍比较单一。
因此,总体上看,我国食责险还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宁波市也存在各地食责险推进进度不平衡、力度不一的情况。
”傅谷琪表示,食责险总体赔付率不高;商业险推进力度比较欠缺,商业险保费收入在总保费收入的占比过低;保险公司协管员队伍食品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餐饮企业购买的原材料在抽检环节发现问题,这时餐饮企业已有经济上的损失,但是保险赔付却没有覆盖到这一层面,这就会打击企业参保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认为,食责险之所以推广较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意识还不够强。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管理都是问题导向、事后追责,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树立预防为主的风险防控意识。
二是保险公司的投入还不够大。
作为一个新型险种,食责险的设计、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种类少、个性化程度低,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缺乏吸引力。
量身定制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随着有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风险和责任管理越来越具体化和精细化,食责险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加快推进食责险工作已是大势所趋。
对此,孙娟娟建议:“一是要总结地方试点经验和成功案例,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责险及其相关制度的认知,尤其是对于这一制度助力风险管理方面的认知;二是在企业自愿投保、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等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进来,结合食品行业多环节、多产品、多领域的特点,开发更多的个性化险种;三是在实务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规范,科学指导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据悉,在公益险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宁波市尝试推出的“1+X”商业险因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而受到企业肯定。
“我们为大梁山啤酒、欧文蛋糕量身定制了杂质投诉附加险,为啤酒企业提供玻璃酒瓶爆炸保险,这些保险都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今后,运营中心会在设计食责险附加险上多下功夫,如为商场增设恶意投诉险、产品召回险等险种,开发新的险种,提高赔付率,只有顾客真正受益了,食责险才能更好推广。
”傅谷琪说。
“推广食责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解决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鉴定、赔偿限额、索赔时效等关键问题,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第三方认定机制,增强食责险的可操作性,规范食责险市场。
”一位从事公共事务研究的专家认为,在推进食责险的试点工作中,还应通过各项政策的宣传,增强企业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投保意识,提升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和索赔意识,使食责险深入人心,加固“舌尖安全”的防线。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蒋红瑜图/董传阳新媒体编辑:郭厚杰统筹策划: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