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FC-31这下麻烦了,首飞比人家早了差不多10年,愣是快被追赶上了。
当然说的就是俄罗斯的苏-75和韩国的KF-21嘛,这俩都长五代机模样,一个是老牌航空强国打造,一个是新兴科技强国韩国精心整合,都雄心勃勃要出口创汇,沈飞再不抓紧点儿,市场就被瓜分完了。
可是,俄罗斯这次曝出希望将外销单价控制在2500-3000万美元,这就令人吃惊到恍惚了。
这什么概念?就是一架米格-29也不止这个价吧,有消息说米格-35开价达5000万美元,不过估计卖不出去,最新的F-16V,采购单价在7000万美元,也有离谱贵的,比如对岸单价开到2亿美元去了,这是个例,隐身战机F-22、歼-20是非卖品,苏-57也卖到1亿多美元,陆基型F-35A外销价格1.4亿美元左右,说降到8000万美元那指的是美军拿的成本价,F-35至今产量已经到了500架以上,年产130架以上,预计总产量要达到甚至超过F-16的水平,那确实可以降到比较低的价格,但也别指望太便宜,F-16买了40多年,总量破5000了,仍能轻松卖出7000万刀以上,利润当然是丰厚。
现代战机研发费用和造价都非常高昂,比如F-22,研发费用达280亿美元,分摊到总产量187架上,再加上生产成本近1.5亿美元/架,贵得实在离谱。
F-35研发费用超过400亿,美国出大头和主要技术,英国出了一大笔钱加上垂直起降技术,意大利、荷兰出资次之,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丹麦、土耳其也凑了份子,2020年土耳其被踢出,2021年日本从客户国升级为伙伴国之一。
其实这些国家加在一起也不过出了差不多1/10稍多一点的研发费用,技术上当然是洛马为主,那为什么美国要拉这些国家合伙?实际上就是拉客户获得一个比较好的销售数量,先锁定这伙伴国,这样分摊下来,美国空海军、陆战队的F-35费用就低下来了,毕竟F-35在美军中还是与F-22高低搭配的低端机型,贵了可不行。
即使现在已经进入高速生产阶段,总量也突破500向1000进军了,成本价也在8000万美元/架以上。
如果想到什么战机费效比比较好,那就是我国和巴基斯坦一起研发的“枭龙”了,“枭龙”出现的背景就是巴基斯坦需要一款较现代化又很好控制成本的战机,经过10多年反复之后,成飞精打细算很好地平衡了性能和成本,研发出的一型产品,入门级甚至仅不到1000万美元,当然高配版可能达到4000万美元,这说明,先进的机载设备占了很大一部分成本。
这一机型在BLock2版本达到了F-16Block50/52批次的80%左右的战斗力,但到了BLock3版本,得益于主动相控阵雷达和PL-15、PL-10导弹的配备,中远距作战能力甚至明显超出,近距格斗也将不落下风,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挂载能力不足这个天然缺陷,没办法,这飞机毕竟太小了。
“枭龙”FC-1是拼命抠成本才得到这样的造价,比如不用大推力发动机,只用中推力的RD-93,这台发动机才300万美元/台,大推力的AL-31价格几乎要翻一倍,当然和美国发动机比还是便宜很多,F-35A/C用的F-135-PW-100单价1300多万美元,而F-35B的F-135-PW-600则要1900多万美元。
苏-75作为出口型低端五代机,当然也可以像“枭龙”一样抠成本,但实在难以想象能把价格压到比“枭龙”FC-1Block3更低的水平,难怪有分析认为所谓2500万-3000万的售价可能只是空的机体模块,装备全套航电和发动机不可能低于6000万美元,该机的模块化确实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毛熊有时候说话很夸张,就像那次免费把“戈尔什科夫”航母送给印度,等印度接受改装拿回舰的时候,30多亿美元已经落入毛熊腰包了,还给自己重建了一个航母生产厂。
苏-75仍可以继续玩这个游戏,看着这么低的叫价,已经有蠢蠢欲动的了。
《联合防务》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