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因人员不当、技术失误、外部干扰等原因导致的无人机事故,无人机的飞行需要在规定的净空区域内进行。那么,无人机净空区如何划分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净空区的概念及分类
净空区是指空域中规定的各种限制和禁止措施所规划出的一种空间。根据空管实践,净空区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高空控制区(FIR):高度在FL195以上(即高度6000米以上),通常只归管航空管制中心管制。
2. 终端控制区(TMA):在机场周围空域,离地面高度一般不超过7000英尺(约2133米),是管制航空交通工具的障碍物所在区域,对离机场非常近的无人机飞行具有管理的作用。
3. 控制区(CTR):是以机场为中心,半径一般为15至20海里(约28至37公里)的空域范围,由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管理。
4. 禁飞区:通常是为了保护敏感的地点或设施而划定,如军事禁区、机场禁区等,对于飞行器没有任何例外,禁止一切飞行。
二、空管系统关于无人机飞行的管理要求
无人机的飞行需要在规定的净空区域内进行,按照规定姿态和高度飞行,并需要向所在的空管机构申请航班计划,并进行空中交通管制的接管,包括导航、避障、保持平稳飞行姿态等。
三、无人机净空区划分的过程
1. 国土资源部门对该区域进行调查,并完成净空区的基本测量及数据收集工作。
2. 民用航空局依照相关法规和政策、机场需要、当地政策等因素对空域进行调查并搜集基础数据。
3. 根据基础测量数据,民航、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共同商讨制订净空区管理方案、和执行净空区的标识和标志。
4. 对制订好的净空区管理方案进行审批,得到批准后,净空区施划过程结束。
四、影响无人机净空区划分的因素
1. 机场距离:机场离市区越近,需要管辖的空域范围越大,对无人机的飞行也会有影响。
2. 有容错空间的设备,该设备可以自动避障及有限程度内纠偏。
3. 飞行高度:不同的区域规定了不同飞行高度的要求。
4. 飞机类型和航线:不同飞机的航线和应用在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类型和高度的净空区域安排。
五、无人机飞行的限制与规范
为保证无人机的安全飞行,以下规范需要严格遵守:
1. 严格遵守所在地区的飞行规定及空管指挥,以保证环境的安全。
2. 飞行过程中需保持自身安全,如无人机距离地面超过120米时,由于涉及电力线、高层建筑等飞行场景,则需要在有专业人员陪同下进行。
3. 禁止在限定区域内进行飞行,如禁飞区、军事区、保密区等区域。
4. 保持空域内安全,不得侵犯和扰动其他人活动,如天线、建筑物、电线等活动。
5. 飞行中必须保持整体质量及检查机器是否运行正常。
六、无人机净空区管理方案的更新
无人机技术将会继续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和技术发展,将需要对无人机净空区进行管理方案的持续更新与调整。以应对新机型的出现及市场飞行技术的更新。
七、结合不同地区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方案
无人机净空区的划分不一定完全相同,不同地区存在对空域划分的不同解释。为了确保飞行的安全和有序,针对不同地区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管理方案。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可以加强无人机飞行的管理,促进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八、建议加强无人机净空区域监控和资源整合
建议加强对无人机净空区的空域监控,通过科技手段和空管部门的监管,提高监管水平,加强资源整合和分配,实现无人机的更加安全和有序的飞行。同时鼓励机构和企业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来促进无人机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