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可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饮料,无论在商场超市,还是便利店,几乎都是红色和蓝色的海洋。
然而就在这20年以来,接连出现不少国产的可乐品牌,试图挑战两大国际饮料巨头的地位。
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号称国内饮料界的三大巨头之一的汾煌可乐。
如今提起这个名字,或许认识的已经不多了。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当时年仅21岁的林顺和合伙创立了汾煌食品,以生产凉果、棒棒冰等小食品为主。
经过几年的奋斗,公司年产值在5亿元左右,这在当时的小食品行业中实属翘楚。
但受制于市场规模,公司难以发展壮大,如何寻找新的发展道路,成了林顺和思考的问题。
直到进入90年代,在一次机会下,参观完非常可乐工厂的林顺和,凭借潮汕人精明的商业头脑,敏锐地发现碳酸饮料饮料市场大有可为。
随后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发现,觉得市场潜力巨大。
加上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外国品牌,而国内碳酸饮料业老大尚未成熟,是个抢占市场的好机会。
于是原本做食品的汾煌决定开始做可乐。
经过一番尝试,成功研制出姜汁可乐,试图用新品打开市场。
最初,他们在顺德的代工厂开始生产可乐,没想到的是产品刚推出市场后反响很好。
林顺和随即决定加大投入,引进半自动和全自动的生产线,两年间先后在潮安、成都、天津等地建起八条生产线。
有了完善的生产线,汾煌可乐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做宣传,还邀请来国际武打明星成龙作为代言人,“汾煌可乐,大家齐欢乐!”的广告语出现在千家万户电视上。
当时的汾煌可乐大出风头,成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光电视广告就投入了1.5亿元,占到整个市场的23%,比可口可乐还多6%。
庞大的宣传投入带来的是巨量的曝光,让它迅速畅销全国各地,以8%的市场份额跟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之后。
一时间成为国内第三大饮料。
但令人意外的是,汾煌可乐从盛到衰仿佛也是一夜间的事。
进入千禧年之后,汾煌可乐的宣传攻势明显减弱,高投入的宣传将公司赚的钱消耗殆尽。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利用全国首创的姜汁可乐闯入市场,也因为消费者尝鲜后不接受而迅速败退。
后来的汾煌可乐在各地已经不见其身影,随后进入半停产的状态逐渐的被消费者给遗忘。
有行业人士这样分析:反思汾煌可乐的失败,一方面由于宣传的过于激进,让企业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销售渠道的缺失,限制了汾煌可乐销量的增长。
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口味创新不被消费者所接受、新产品迭代失败等因素,这个品牌的失败不可避免。
短短四年时间,汾煌可乐从诞生到鼎盛、再到消亡,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