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许多人都说立夏意味着春季已经结束,夏季正式开始,那么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为什么被称为“立夏”?下面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吧!一、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立夏不代表真正入夏了。立夏节气在
我们将迎来立夏节气。许多人都说立夏意味着春季已经结束,夏季正式开始,那么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为什么被称为“立夏”?下面跟着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一、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立夏不代表真正入夏了。
立夏节气在谷雨之后、小满之前,时间为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前后。从天文学的角度出发,立夏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代表了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到来;但从气候学的角度来说,连续五天日均气温稳定在22摄氏度以上才能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准,而我国只有南方的部分地区可以达到这个标准。
立夏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没有迎来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都还处在18-20摄氏度左右,北方基本都处于仲春或暮春,只有福建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已经达到气候学上的立夏标准,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
“立”即开始,立夏是万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万物至此皆长大。在立夏这一天,民间称重、尝新、斗蛋,用此来迎接将要到来的炎热天气。风暖昼长,雨水充沛,孟夏之日正是生长旺季。
二、为什么被称为“立夏”?
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早在战国末年,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掌握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立夏节气就此确定了。虽然古人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和现代的科学标准之间有一些差距,但最终它们在时令物候紧密联系,显示出现代统计学的意义。
立夏时节,北半球因为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昼长夜短更加明显。所以立夏之后,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气温迅速上升,降水仍然短缺,这些地方的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通常情况下,农民朋友会在这段时间灌水抗旱。
和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天气不同,立夏之后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降雨量和阴雨天气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可能导致多种病害流行,比如小麦容易感染赤霉病,棉花容易感染炭疽病。为了避免大规模病害爆发,导致大面积减产,人们往往会采取增温降湿的措施,并且配合药剂,保证作物健康生长。
三、立夏代表夏季吗?
随着24节气中的立夏节气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夏天,从大的气象波动来看,气温会变得越来越高,白天也会越来越长。这个时候的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春种作物生长旺盛,另一方面也要开始准备夏收工作了。不过,仔细分析气象属性,我国习惯上只会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而已,正式进入夏季还要再推迟25天左右。而这25天的“等待期”,很容易就出现冷空气波动,所以老祖宗早就有谚语:“立夏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虽然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大部升温明显,华北多城市最高气温达到了33度,西北城市温度也接近30度,甚至东北部分城市温度也在28度左右徘徊。在不方便跨省出游的情况下,很多人会趁着节假日时间进行衣柜换季,将外套、卫衣等压在箱底,部分人甚至已经迫不及待穿上了短裤、T恤。但根据气象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立夏的同时,又一轮冷空气将要南下了。
受该股冷空气影响,西北地区、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都将会出现明显的大风、断崖降温,降温幅度普遍可达4-10度左右,且降温过程中还会伴随有雨雪、沙尘的天气。比如辽宁西部、吉林中西部、内蒙西部、陇西等部分地区会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内蒙东北部、东北地区会有小到中雨,内蒙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部分地区甚至会有雨夹雪。
当然了,从气象温度角度讲,这股冷空气的强度并不算特别强,且影响范围仅限于黄淮以北,之所以会出现断崖波动,主要就是由于前面所讲,我国北方地区近段时间已经连续多日气温偏高、降水稀少,高气温已经将体感温度推升到了高位,当一有冷空气南下,体感温度就会如同坠崖般下降,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夏天回到了初春,所以五一假期期间收纳到箱底的厚外套,可能还要再次翻出来应急。另外,虽然该股冷空气强度相对较弱,且持续时间只有三四天,但也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5月10日至12日,还会有一轮强劲的冷空气登场,气温波动幅度仍然较大,未正式进入6月之前,北方外套仍然要常备。
与北方的降温相比,南方虽然降温不明显,但随着副热带高压再度增强并向我国靠近,所携带的海洋暖湿气团也将跟随副热带高压一并影响我国南方。根据卫星云图数据显示,预计5月7日前后,我国西南、湖南、江南等地的降雨将开始增多、增强,其中贵州东部、广西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会有大雨、局部暴雨。
除此之外,目前在北印度洋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热带气旋(我们称之为台风),这个气旋在北印度洋生成后,预计将会在五月中旬抵达印度东部沿海。届时,受该气旋影响,不但印度洋沿岸的印度、缅甸等国家会出现强降雨,甚至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也可能出现大雨、暴雨。而一旦华南暴雨到来,基本就代表我国正式进入汛期,且由南至北依次上演。
很多人在看到立夏后的冷空气波动、降雨状况,心中难免会发出感叹,认为这是气候异常的表现,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不可否认,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上演确实越来越频繁,但关于立夏后的冷空气波动却由来已久。老祖宗早就有农耕谚语称“立夏冷生风,热必有暴雨”,这说明立夏冷生风并非新鲜事物,且我国的农耕文化最先是在黄河流域出现,所以大部分节气谚语都是围绕旱地农耕文化而生成的,由此也可以进一步确认,立夏后的北方冷空气并没什么大惊小怪,与南方的暴雨相比,只是一个微小的气象变化。
再延伸分析,古人根据农耕,把农历四、五、六月算作夏季,现代气象日历则把公历六、七、八三个月当作夏季,因为从气温变化上来看,只有日均气温升高至22度以上才能正式算作夏季。所以即便进入立夏节气,我国也只有岭南地区是正式进入夏季,而像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只能说才刚刚进入春季,比如青海西宁目前的昼夜温差还能达到20°C左右,真正进入夏天还有不短的时间。北方想要正式进入夏季、气温直线上升,最起码要过了夏至。
以上就是关于“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的相关内容,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为立夏节气之始,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七个节气,与立春、立秋、立冬并称“四立”,代表着季节的转换与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