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连畜生也不如,却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如果真的遇到连畜生也不如的人,我们是否有原谅他的心灵?或许在我们口口相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最残忍的惩罚!当电影《老男孩》呈现出姐弟俩人在教室里乱伦的画面时,大家都会以为这就是故事的谜底了,如果这部电影真的就此打住,那它也不过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好的电影,毕竟它让我们一直关注,毕竟它的血腥场面和崔岷植的精彩表演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它并没有结束,在李有真的心里,用一个人十五年的光阴换自己心爱的人的生命还远远不够,他要让他——那个话多的人尝到自己当初痛失爱人的绝望和忍受道德责罚的凄厉。
所以,我们看到了那本相册,吴大修一家温馨的照片映入眼帘,十五年的关押期限在耳边回响,另一个惊人的悬念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产生、解开、消亡,留给观众的是久久不能平息的震撼。
我很佩服朴赞郁,并不是因为他让暴力美学大师昆汀.塔伦蒂诺在观看完电影之后彻夜难眠、垂泪不已,虽然如果昆汀不是评委会主席,这部电影也许就会因为那些拔牙齿、吃章鱼、割舌头的画面而被置于冷漠的对待。
我仍然佩服他的原因是他先讲述了一个不会偏离观众思想轨道的故事之后突然一转道出了另一个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故事,而它自身故事的逻辑弥合得天衣无缝。
电影本来就是虚构的艺术,让这第二个悬念成立的有三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发生的元素——私人监狱的存在、复仇狂人和催眠的神奇功效。
这是这部电影唯一让人觉得有说不上漏洞的漏洞的地方。
如果就现实生活而言,这完全就是胡闹,私人监狱肯定是违法的,而且还做起了生意,要是换了中国政府,那个被撬牙齿的可能早就一命呜呼了;复仇狂人更是不可能,别的先不说,搞到执行这个计划需要耗费的大笔资金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催眠呢,有听说可以医治心理疾病的,有听说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暂时快乐的,最悬的也是能让人知道自己的前世,但绝没有什么催眠之后按照指示爱上一个人的。
但是就象刚才说的,电影是虚构的艺术,只要在故事本身的逻辑里面说的过去,任何一个元素的运用都可以。
有“复仇狂人”的存在故事才有主角,二元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有“私人监狱”,吴大修才能健健康康的与世隔绝,顺利的与美道相遇;但是“催眠”就并不是一个非它不可的元素,完全可以由李有真制造偶然的事件单独困住吴大修和美道,再来点气氛,相爱并不难,因为十五年的分离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足够让他对自己的孩子陌生,而四岁时的记忆经过十五年的冲刷,父亲的面容早已经模糊不清。
冒着风险,找一个不太能说的过去的元素结构故事,这个元素又并不是唯一能用的元素,为什么?电影按照时间先后正常的故事顺序应该是:这一天,吴大修一个人在“老男孩”高中的操场上闲逛,这是他在“老男孩”上学的最后一天,明天他就要转到东京的某所高中上学了。
正无聊的时候,他远远的看见同年级的班花李秀儿骑着自行车过来,李秀儿主动和他说话,但没说几句就匆匆的离开,吴大修看见一个拿着照相机的男孩子也匆匆的赶往某间教室,好奇的他跟着男孩子来到教室的窗前,窥见李秀儿和这个男孩子发生性关系。
吴大修无心的将这件事情告诉给了自己的好朋友,然后离开“老男孩”高中。
李秀儿和那个男孩子,其实就是她的亲弟弟李有真之间发生的事情很快的被传的满天飞,更夸张的是竟传言李秀儿已怀孕,这让生活在惊恐中的姐弟两人十分不安,害怕乱伦的事实被人发现,李秀儿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假性怀孕,最后李有真不得不同意姐姐的决定,看着心爱的人和自己天人永隔。
于是李有真在痛苦中决心报复那个“说太多话的人”,在精心计划好之后,他在某天晚上将醉酒的吴大修关进私人监狱,并杀害他的妻子,抢走他只有四岁的女儿养护起来。
十五年之后,将吴大修和他成年的女儿分别催眠,让他们相爱,并引导吴大修揭开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同时知道自己爱的女人竟是自己女儿的残忍真相,尝到李有真当初承受的痛苦。
整个故事中间有三个地方是推动故事向前的动因:姐弟两的乱伦,吴大修说出乱伦,吴大修和女儿相爱。
要说谋害李秀儿的真正凶手应该是李有真自己,如果没有姐弟两人的乱伦,也就不会有下文了。
但是从电影中间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作者对于李有真的同情,让吴大修用极端没有自尊的方式向李有真道歉,可见作者原谅了一开始姐弟两冲动之时犯下的错误,毕竟谁都有冲动的时候,他真正要批判的是那些传谣言的人,在电影中借李有真之手用绝对侮辱自尊的方式来惩罚那些人。
李有真报复吴大修最痛苦的一击是他和女儿的乱伦,他采用的手段恰恰是“催眠”,其实作者在结构第一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用“催眠”的手段来展开第二个故事,李秀儿的自杀是因为谣言给她的巨大压力,让她假性怀孕,作者完全可以将故事编成李秀儿真的怀孕,担心事情败露而自杀,在这里谣言就如同“催眠”一样,让本没有发生的事实在潜意识中间发生。
所以在复仇的故事中,作者让李有真运用催眠的神奇功效给吴大修制造最沉重的一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
被催眠的人是可怕的,他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残害自己的生命,谣言就象口口之间的“催眠”,它可以杀死一个人的灵魂。
“即使连畜生也不如,却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一时的冲动无法避免,紧守秘密就是选择宽容,甚至能挽救了一个后悔的灵魂,这或许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吧。
如果真的遇到连畜生也不如的人,我们是否有原谅他的心灵?或许在我们口口相传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最残忍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