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音箱DIY入坑指南(原载于家电论坛(),作者是淘宝店“金玉之声”店主,B站up主“王老猫子”)自序事先声明,本人不是大师,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永远都不是。
有点疯狂的一介小烧而已,过去这些年,很多经验教训,但更多是乐趣。
把这些年的一些心得,与还在DIY边缘徘徊或者已入坑中但尚在挣扎的朋友分享。
所以,这不是一篇纯技术的文章,因为音响的问题可能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最终还是个哲学问题,难以达成一致,更何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唯有保持谦逊、不忘初心。
如果您正好还没有入门,那我这篇长文,是非常适合您的。
不过,如果您已经是高手了,也可直接关掉。
如能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我更会满心欢喜。
很多谬误,不吝指出。
然而本人深知摄影多恭维,音箱多拍砖,但生性好为人师,顶着炮火也要上,可惜内心又脆弱,惟愿路过的大神们轻拍,感激不尽。
老猫2021年8月作者B站账号:王老猫子目录1、废话还是要的……………………………………………………………………………………………11.1明白自己是否适合DIY……………………………………………………………………………….11.2别怕,要有信心,也不要怕翻车…………………………………………………………………..21.3但是,没情怀就趁早收手…………………………………………………………………………….31.4不要迷信,敢于挑战…………………………………………………………………………………..31.5最重要的,一定要讲科学…………………………………………………………………………….42、设备和条件……………………………………………………………………………………………….62.1一般武器…………………………………………………………………………………………………..62.2关于吸音室………………………………………………………………………………………………..63、基本流程…………………………………………………………………………………………………..83.1第一步,测量TS参数………………………………………………………………………………..83.2第二步,箱体设计………………………………………………………………………………………9(1)首先,箱体的材料很重要………………………………………………………………………….9(2)其次,箱体的外观也很重要,不仅是美观…………………………………………………..113.3第三步,测量和调校………………………………………………………………………………….123.4第四步,确定分频电路……………………………………………………………………………….14(1)相位齐性,永远不要忘记…………………………………………………………………………14(2)把曲线调平,是基本原则,但并非完全平直就好听………………………………………15(3)在分频点的选取上,尽可能抑制失真………………………………………………………….163.5第五步,元件的搭配…………………………………………………………………………………..17(1)电容很重要…………………………………………………………………………………………….17(2)电感也很重要…………………………………………………………………………………………18(3)不同的位置上,使用不同的元件……………………………………………………………….183.6关于失真………………………………………………………………………………………………….19(1)音色与失真…………………………………………………………………………………………….19(2)调校的目标…………………………………………………………………………………………….20(3)提升自己的声学素养……………………………………………………………………………….203.7音箱DIYer的困境……………………………………………………………………………………..21(1)箱体、箱体、箱体………………………………………………………………………………….21(2)平衡度………………………………………………………………………………………………….22(3)个人偏好……………………………………………………………………………………………….233.8小结&划重点……………………………………………………………………………………………234、关于喇叭…………………………………………………………………………………………………244.1喇叭厂的历史……………………………………………………………………………………………244.2几点建议………………………………………………………………………………………………….25(1)并不存在最好的喇叭……………………………………………………………………………….25(2)喇叭也并不是越贵越好…………………………………………………………………………….26(3)玩DIY就要玩最喜欢的喇叭……………………………………………………………………..26(4)一定不要选择个性太强的功放…………………………………………………………………..274.3喇叭的材料和声音………………………………………………………………………………………27(1)中低音的盆…………………………………………………………………………………………….27(2)高音的膜………………………………………………………………………………………………..285、如何选择DIY音箱……………………………………………………………………………………..305.1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30(1)听音空间………………………………………………………………………………………………..30(2)听音偏好………………………………………………………………………………………………..30(3)预算………………………………………………………………………………………………………30(4)两分频和三分频的比较…………………………………………………………………………….315.2单元的搭配原则…………………………………………………………………………………………32(1)可以衔接……………………………………………………………………………………………….32(2)风格相似……………………………………………………………………………………………….325.3一些常见低音/中低音单元的特点、搭配与调校……………………………………………..33(1)绅士宝…………………………………………………………………………………………………..33(2)西雅士Excel系列…………………………………………………………………………………..35(3)魔雷………………………………………………………………………………………………………37(4)艾卡顿和伊顿………………………………………………………………………………………….38(5)高灵敏度单元………………………………………………………………………………………….39(6)其它值得推荐的中低音单元:Purifi和斯泊特…………………………………………………405.4推荐的组合………………………………………………………………………………………………..43(1)4.5寸…………………………………………………………………………………………………….45(2)5.5寸…………………………………………………………………………………………………….45(3)6.5寸…………………………………………………………………………………………………….45(4)落地箱……………………………………………………………………………………………………46(5)高灵敏度书架系列……………………………………………………………………………………466、后记,关于DIY箱和进口厂箱的比较…………………………………………………………….486.1关于技术……………………………………………………………………………………………………486.2关于喇叭……………………………………………………………………………………………………496.3关于箱体……………………………………………………………………………………………………506.4最扎心的地方,是音响几乎没有标准……………………………………………………………..511、废话还是要的练武之前先练气,所以废话多一点。
在正式开始谈技术之前,先BB几句。
1.1明白自己是否适合DIY玩得好,DIY是一项乐趣无穷的兴趣爱好。
但是,首先要明白自己是不是适合DIY。
针对打算自己DIY的烧友而言,如果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始终怀有学习的心态,相信科学,胆大心细,不盲从也不自负,并且打算持续玩下去的,那DIY是最合适不过了。
但是,不要怀着省钱的目的去玩DIY,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省钱是原动力,但最终来看,如果停不下来,压根也不省钱。
所以,这真的是玩,是兴趣。
形成兴趣爱好的最初,或许是冲动,但更是长期的。
所以,不是做一套自己满意的箱子就会结束,或许只是另一个开始。
所以,玩疯了,肯定不省钱,并且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这是经过无数烧友验证过的血泪教训,但对于很多人而言,收获的快乐会更多。
所以,您如果有精力、有情怀、爱动手、还有点闲钱(缺一不可),那就干吧。
如果并不打算作为兴趣爱好,只打算请高手帮忙DIY音箱的朋友,我也有两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一定要相信帮你DIY的朋友。
现在网上不少DIY高手在帮忙调校音箱,顺便挣点小钱。
但是,音响系统的不确定性很大,任何一个环节和调校者的差异悬殊,都可能会导致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平衡度,搞不好会出恶声(这在厂箱上也极为常见)。
其实,达到一定境界的DIY高手,调整平衡度是很容易的事。
只要功放控制力足够,器材的个性不是太强,通过若干次试验,最终都可以和您的器材完美搭配。
如果一开始就对调校者持怀疑态度,或者觉得自己的调教技术更牛(只是没时间),那一定不要请他做,最终的结果,双方都不高兴的概率相当大。
第二条建议,最好自己也有一些动手能力,在DIY高手朋友的指导下,后期可以自己进行调整,这样可以省了物流的烦恼。
并且这个过程很有趣,以后调整器材也可以不断微调,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和调校者沟通,这样是双赢的结果。
11.2别怕,要有信心,也不要怕翻车和很多老烧友相比,我玩发烧的时间一点也不长,十来年而已,真正感觉到上了正路,也不过六七年。
曾经和很多烧友一样,我也认为DIY音箱是做不好的。
因为,我也和很多烧友一样,也买某威的套件,还有一大堆参数不明却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喇叭,凭耳朵一通瞎折腾,费了很多钱也耗费了很多精力。
还买了一些书看,甚至在学校图书馆借英文原版书啃,却仍然不得其法,所以也曾经以为一般烧友是不可能调好音箱的。
直到有一天,开始使用仪器,才发现一切如此简单。
天高任鸟飞的快意,顿然而生,这才开始真正意义的DIY。
于是乎,闲鱼上论坛上,不错的喇叭,只要价钱合适,统统收下,绝不心慈手软。
所以,那些容易买得到的国外大厂的喇叭,比如绅士宝,西雅士,魔雷,艾卡顿,伊顿。
。
。
还有一些有点特色比如威发,皮亚力士,斯泊特,难买到的AT,多数都已玩过一遍,确实很嗨很疯狂。
闲鱼上好一点的喇叭不少都被我收购,所以,我在闲鱼上的朋友不少。
历经百余种组合、数千次调校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所谓的DIY音箱套件,多数问题也不小,甚至包括国外一些顶级喇叭厂商发布的套件,唯一的办法还是自己来。
老司机翻车的几率固然会低一些,但走得路多了,翻车就变成了必然。
我本人也算经验丰富了,但一样会翻车。
我打磨的箱子也很多,老实说,也没有见过没翻过车的DIYer,无论口碑多好,有多牛,做得多了,就一定会翻车。
大厂也有失败的产品,更何况我们。
并且,每个DIYer都是在不断进步的,我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看自己和别人翻过的车,难免感慨。
翻车的原因很多,有时候确实是设计上有缺陷,有时候是用户搭配的问题,有时候是声学环境和摆放的问题,找到原因就行。
总之,千万不要害怕失败,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会犯错误,不能怕犯错误,关键是迈出第一步,否则连成功的几率都没有。
这几年下来,也算颇有心得:第一,过去那种玩法,确实是不可能玩好;第二,以科学测量作为基础,大多数箱子是完全可以调好的。
所以,虽然走了很多弯路,只要有正确的DIY路径,科学的发烧,肯琢磨,又肯花时间,没什么难的。
然而,万事开头难,首先要有信心,不要怕,走弯路是必然的,边走路边摔跤边提升,这才是兴趣爱好。
let’srock~!21.3但是,没情怀就趁早收手我所理解的HIFIDIYer,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一要热爱音乐,这是前提;其二要有一颗匠心,技艺精湛者谓之匠,手艺要好;其三还要有点情怀,重名节,清名利,淡泊平和,宁静方可致远。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叶起,我就读于上海东北片某综合性大学,受了周遭众多情怀大师们的十年熏陶。
这十年,未必是白衣飘飘的年代,也远比如今单纯。
所以,即使技术也许并不超群,但情怀还是有点的,起码,要有一个即便无用也要追求自由的灵魂。
音响DIY这东西很烧钱,特别是当做兴趣时,有多少钱都能砸光。
如果有人把音箱DIY当做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以盈利为第一目的,不仅做不好,也挣不了什么钱,音响是夕阳产业,生存已是不易,DIY也无出例外。
并且,还有机会成本的问题。
技术是相通的,玩技术的,别的技术也不会差的。
同样的精力,学一门别的技术来养家糊口,一定比音箱DIY这行当容易的多。
所以,如果没有情怀来支撑,这事情,最好尽快收手,否则越陷越深,难以收场。
1.4不要迷信,敢于挑战现在看来,音箱DIY其实真不太难,可为什么不少朋友却选择厂箱?我想,大约是DIY这东西一有门槛、二有水分。
也不可否认,DIYer之中,滥竽充数者众,让烧友们一再失望,最终把烧友们推向了厂箱。
其实,只要DIY做的好,厂箱也未必比DIY好多少。
当一部分优秀的厂箱为我们带来的惊喜与陶醉的同时,另一部分却让人惊诧。
当你拆开有些厂箱时,会发现美丽的外表之下是粗糙的分频电路与业余的制作,当然频响曲线也必然是起伏不平的。
有时候,有些音箱都不用听,只要看了单元搭配、外观和分频电路,就可以预料到这样的箱子是根本不可能出什么好声的。
我曾经打磨过一对三分频厂箱,绅士宝单元,竟然采用x讯分频器,号称分频点500/3000,然而实测分频点在1200/5000,换句话说,低音管了中低频,中音管了高频,高音管了超高频,实测各参数更是一塌糊涂。
其实这样的厂箱还不少。
所以,单论声音,我所理解的音箱,其实并无厂箱与DIY箱之分。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可以用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价格做到厂箱的声音,甚至比他们更好。
这个道理,类似于组装电脑和品牌电脑的关系罢!3另外,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教训),除了科学,不要迷信任何人,包括高手或者所谓的大师,但前提是兼听。
对于很多公认的高手、大神,即使未必能接受他的观点,但是不妨先去倾听,他的经验,不少是有益的,有些问题或许只是三观的差异而已。
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去挑战,站在高手的肩膀上,学习他,超越他。
1.5最重要的,一定要讲科学大凡DIY者,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因知识的缺乏而全凭感觉,不妨称之为“不学”;第二个层次,因知识的积累而精确,不妨称之为“科学”;第三个层次,因经验的丰富而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挑选合适的器材并调出自己想要的声音,甚至也许并不需要精确,这一步不妨称之为“哲学”。
而事实上,我们玩DIY的,几乎是不可能走到“哲学”这一步的。
众口难调,我个人喜欢的未必是其他人想要的——初烧偏好低频刚猛,老烧喜欢人声甜润,这个菜怎么炒?所以,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止步于第二个层次。
要达到第三个层次,除却客观的因素,恐怕还需要品牌和口碑,何其困难!关于指标,有很多种说法。
很多老烧说不要迷信指标,我想说的是,扬声器技术进展这么慢,这个学科已经较为成熟,以现代电声学理论,人耳的听感是可以用指标来定量表征的。
所以,声音不好,通常是因为测量的指标还不够多。
除了频响、阻抗、相位曲线外,还有很多指标,常见的比如瀑布图、失真曲线等。
如果这些指标测试以后,声音还是不行,就要考虑功放、摆放和室内声学处理的因素了。
所以,咱们玩DIY,不要玩玄学,最好严格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不要试图去挑战科学。
有的朋友不加以辨别,照着某厂箱胡搞一通。
因为有些厂箱的单元只是外观相似,却是定制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况且,有些厂箱其实出于商业的考虑,在设计上做了一些妥协,或者基于工程师的思路,做了一些调整,换一种思路,或许更为全面,即使是大厂也不例外,更何况很多设计师的水平看起来也不怎么样。
顺便再说几句,关于抄书,有很多书上介绍了现成的方案,但是,唉。
。
。
其实我是很相信书本的,但问题能看的书不多。
我以前看的有一些书,特别是国内4一些拼凑的,糟粕和精华一样多。
并且有些箱子的调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胡搞一气,大量这样的设计也被收进书本里作为案例。
当年我也是菜鸟,同样无从分辨,所以也常被误导,走了很多弯路。
虽然我其实很推崇国产,但是这个领域的书,我建议还是要啃更加专业的一些老外的书,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再回头看国内的书,就想骂人。
只有一条路,就是找几本科学严谨,大量实验数据的书,好好啃,然后买点喇叭回来慢慢调,慢慢玩。
弄两对便宜的进口喇叭,测试10遍以上,试50个方案以上,箱体的螺丝孔全部花掉,我估计应该可以玩点高级喇叭了。
所以,如果您真的想玩DIY,那么:讲科学,讲科学,讲科学,重要的事说三遍。
52、设备和条件废话说完了,开始来正经的。
2.1一般武器先说一般需要的武器吧:一台电脑,几个软件,一些仪器。
电脑,最好老一点的,带老的PCI插槽(要不带1394火线接口也行),装32位windows系统,xp、win7都行,但最好是32位的,有些软件只能在32位下运行。
软件,也不需要太多,LspCAD5.25(带JustMLS测量模块),SpeakerWorkshop,这两个基本够了。
还有一些软件,例如REW等,如果有技术,那用用CAD、Leap,更好。
仪器,论坛有一个测量套件,不贵,加上Dayton带校正曲线的咪头,也不过千元出头。
有这个,基本上差不多了。
如果有条件,花个万把块,搞一台CLIO(便宜的版本需要安装火线声卡,或者PCI插槽),那就更科学了。
如果再有条件,搞一个Klippel,就是专业级的了。
2.2关于吸音室有的朋友说一定要吸音室,这个肯定是有道理的。
现在的LMS软件采用时间窗技术,所以对于测量条件的要求低了很多。
通过合适的测量参数以及正确的处理,可以达到很高的测量精度,足够满足两分频音箱的制作了。
我通过一些渠道,弄到一个可供测量的吸音室,对比下来,在业余条件下,在宽敞的房间里做一些简单的吸音处理,用于测量,对于大部分两分频书架箱,已经差不多了。
但是,三分频落地箱,不在吸音室测量,可信度就低了很多。
并且,在超低频段,很多吸音室一样也不是很精准。
事实上,很多喇叭厂也测不准,有的喇叭,只提供到100hz以上的频响曲线。
所以,对业余玩家做两分频箱的DIY,真的不用担心吸音室的问题,大胆去试,开始搞再说。
我这么说,只是业余条件。
专业条件,会更加严格,成本很高。
但是话说回6来,两分频书架,业余条件,只要方法得当,肯花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单论声音,是不会比厂箱差的。
并且,音响系统,对环境要求很高,即使是在专业条件下测量为完全水平的一条频响曲线,在家庭环境下,也一样变得起起伏伏,况且还有因搭配产生的巨大差异。
所以,不用因为那零点几分贝的差异去纠结技术条件。
我们必须要讲科学,必须要精益求精,但钻牛角尖,对于音响这样具有高不确定性的系统而言,现实意义有限。
与其因纠结而踟蹰不前,不如迈出第一步。
73、基本流程流程框架其实也不复杂。
3.1第一步,测量TS参数一般是测量低音或者中低音喇叭的TS参数,只针对低音或者中低音,高音一般不需要管。
什么叫TS参数,干什么用?有些朋友去买单元,西雅士的,绅士宝的,等等,都会看到某宝上的商家会展示一个参数的图,在图的下方,会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其中有一大块就是所谓的T-Sparameters。
这个参数干什么用呢?基本上,这个喇叭有些什么特性,只要你对这些参数够熟,有些听感上问题都能从这些参数上显示出来了,比如瞬态、分析力等就和其中一些参数相关。
然而这些,对于做DIY音箱而言,都不是最重要的。
对于音箱DIY,最重要的几个参数:总Q值(Qts),等效容积(Vas),这两个参数,将决定这只喇叭适合多大的箱体。
对于最常见的倒相箱而言,箱体大了,低频无力,散;箱体小了,低频多,但没下潜,硬。
并且,用吸音棉、倒相管、分频器,都很难调整,这箱子基本就废了。
所以,需要再重复重复重复地强调强调强调一遍:每只喇叭都有最适容积(Vb),绝对不可以随便找只箱体装上去就用,否则浪费钱的可能性相当大。
这句话将在我后面的文字中可能还会一再出现,但这个问题,确实是我见过最容易犯的问题。
所以,当我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再不买那些来历不明的、找不到参数的喇叭,看起来再高级都不买。
因为没有参数,买回来测试完了,商家往往又不给退,风险太大。
怎么测量,其实很简单,HifiDIY论坛有个教程,先做疲劳测试,久一点好,然后用JustMLS测量阻抗曲线,用负重法测量TS参数。
测完以后,输入到LspCAD中,模拟容积和倒相管内径长度,设计好外观后,交给箱厂制作。
8这些操作,我就不赘述了,网上都有教程。
用于DIY的多数喇叭,主要都集中在那些进口品牌,官方一般都提供了一个TS参数,但这个仅供参考,还是最好做完疲劳测试后自己测量TS。
大部分进口喇叭,用官参来模拟箱体容积问题不大,但是倒相管内径长度,还是要根据实际测量情况和喇叭自身特性进行调整(并非一味的做成阻抗双峰等高)。
总结一句话,低音或者中低音的TS参数,将决定这只单元适合做成开口箱(倒相式)或者密闭箱,抑或是障板箱,甚至是背负号角之类的。
对于前二者,TS参数将决定箱体最适容积的范围。
所以,这些参数非常重要。
3.2第二步,箱体设计可能到最后,会发现箱体是DIYer难以逾越的坎。
至少对我而言,箱体是最让人头痛的地方,痛不欲生。
所以,我想多花点篇幅来BB这一点,并且这个步骤也是很容易被DIY初级玩家忽视但却很重要的环节。
为什么很重要,首先是音箱本身就是个家具,做得好就是装饰,甚至是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我见过有的朋友用名贵的金丝楠木来做箱),做的不好,就给自己和家人添堵,所以,颜值很重要。
这个和声音无关,废话了,下面是和声音有关的。
箱体的设计首先是容积设计,这是是重中之重,把容积无论多重要都不为过,前面介绍TS参数之前就BB过了,故不赘述。
再说两条也很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
(1)首先,箱体的材料很重要箱体的材料要考虑很多问题。
玩HIFI,成本可能是最后考虑的问题之一,并且实际上,和箱子价格相比,板材的价格并不算昂贵,还不如人工成本。
箱体的材料主要考虑两点:谐振和阻尼。
刚性好的材料,谐振好,但是阻尼差。
材质较软的材料,阻尼特性好,但是谐振比较差。
9所以,在谐振和阻尼之间要去一个平衡,所以有研究说做箱体最好的材料是实木多层板或者中密板。
有经验的玩家,检查箱体好不好,敲一敲,再对着空箱子里面喊一嗓子。
敲一敲,能够感受箱体的刚性和谐振,喊一嗓子,能够感受箱体的阻尼特性。
所以,箱体的材料是有讲究的,并非越贵越好,也并不一定是越致密越坚硬越好,还要考虑材料的阻尼特性和谐振特性。
所以,用铝合金、瓷砖还有用水泥做箱体,有时候(并不绝对)是吃力不讨好。
我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一个房间里说话,如果房间墙面是光溜溜的石头,那会听到很多回音(反射声),这就是欠阻尼,声音收不干净,会好么?但试想,如果是一个小木屋,又会多少回声呢?同样的道理,用那么坚硬的材料做箱体,发出一堆反射声,会好么?所以,如果阻尼特性不好,低频往往会混浊不堪。
同样的,实木也一样,有些实木过于坚硬(并不绝对),并且实木处理不好的话,还容易开裂,所以,用实木做箱体,有时候也吃力不讨好。
所以有些朋友在坚硬的箱体里面灌沥青,是有道理的:可以增加箱体的阻尼。
但是沥青会释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无必要,尽量少用。
如果箱体的材料过软,谐振特性又不好。
低频重一点,会产生难听的谐振。
所以,在箱体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找一个平衡。
中密板和多层板,正好就在这样一个平衡点上。
有些箱体材料是复合的,那就更好了。
我现在推荐的玩法是三明治结构箱体:外面是一层较厚的实木或者多层板,然后內贴一层不用太厚的MDF中密板。
这个在开板以后就直接贴好,然后加工的时候就直接用这个板子加工。
最后再在内部贴上一层阻尼板,如果预算充足,直接用Jantzen的阻尼板,但那个确实太昂贵,50×50的160一块,如果内部贴了密度板的话,上这个的必要性没那么大。
那么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车用的止震板,丁基胶的那种,没有毒性。
顺便提醒一下,这些最好全部贴好,胶水多打一些,贴得严严实实,不然搞不好适得其反。
特别是最后贴阻尼板的那一步,特别要处理好,一定要粘牢,有的可以用图钉之类的加固,否则还会增加箱体的谐振。
10淘宝上买得到的阻尼板,是一面胶(胶上有贴纸)一面铝箔的,最好的办法是贴两层,铝箔对铝箔,然后打胶打足一些,然后压实,撕掉其中一面的贴纸后,再贴在木板上,然后再撕掉另外一面的帖子,把吸音棉粘上去。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处理难度很大的。
把箱子买回来自己贴,难度很大,很容易贴不紧。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在过去的DIY箱中很少出现,箱厂也嫌麻烦,最好的办法是做箱体的时候,开板以后就贴好阻尼板再制作箱体,这样贴的紧。
另外,有些朋友说用箱体的谐振来调音,还把这一点看做深不可测的核心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谐振毕竟是一种失真,和hifi的理念好像并不是很吻合,咱们还是算了吧。
(2)其次,箱体的外观也很重要,不仅是美观箱体的外观,在保证美观的同时,首先是要尽量避免衍射。
衍射的产生,一般是那些尖尖角角地方引起的。
高音部分的衍射、反射很可能导致整个频响曲线都没法看。
有的衍射坑,甚至超过3个db,严重的,真的都没法看。
所以,箱体的靠近高音的部分,尽量避免尖角,尽量不要有凸起物,甚至连个螺丝,最好都用圆头的。
如果一定要尖角,那可以贴一些可以吸音的东西,比如海绵。
通过测量,会观察得非常明显,海绵的作用很大。
有几个箱体,我举个例子:贵族ProAC1sc尖角,肯定会产生比较严重的衍射,但是1sc的高音周围有一圈海绵,所以可以明显改善;ls3/5a,一个边框,这个东西基本上会导致高音的曲线就毁了,但是3/5的高音周围也有一些海绵;还有威信的一些箱子,高音周围也有海绵;还有最近国内比较有名的潘总的箱子,两侧也贴了海绵。
这些海绵虽然都不好看,但对声音都是很有意义的。
但如果箱体本身就是圆角,或者切角,那这些海绵就没那么有必要了。
11箱体表面如果贴了皮,对衍射也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箱体第二个,是障板,就是俗称面板的东东。
我建议,障板越小越好,一般而言,障板越小,越有利于声场的还原,所以,有些箱体也采用了窄边框设计。
障板越大,低频相对而言可能会多一点,但是这东西可以用分频器倒相管去调,所以除非是障板箱,一般不建议采用大障板的箱体。
另外,再看有些箱子,比如ATC的,ProAC的,中音和高音都放在旁边,实际上就是为了尽可能接近箱体边缘。
所以,有这两条原则,我们再看有些设计很科学的箱体:比如,意大利DiaparsonAstera(歌剧之声艾斯特拉)的箱体,大倒角,高音和中低音都很接近边缘,无论是衍射控制还是声场还原,都会很好。
正常人耳可以很清晰的做出判断,会比大障板的箱子更容易得到“针尖般的”结像。
再如盟主Avalon的那些箱体,都采用了切角的处理;卡玛Kharma,也都是上面小下面大,切边处理;爱沙尼亚的Estelon小蛮腰,全弧线设计,几乎无边框,外形风骚,设计科学。
这样的箱体非常多。
当然也有一些名箱箱体我个人是不太认可的,这些就不说了,各有各的玩法。
有了箱体,就需要把箱体内用吸音棉平平整整的铺上,然后把喇叭接线柱用接插件接好,从倒相孔穿出去,准备测量。
3.3第三步,测量和调校接着BB。
现在要开始谈测量和分频器的调校了。
测量很重要,主要是两个曲线:阻抗曲线、频响曲线。
HiFIDIY论坛的测量套件加LspCAD的JustMLS模块最方便,使用教程网上都有,我也不多说了。
12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频响曲线中,还有一条曲线,称之为相位曲线。
这个我想多说几句。
人耳对于声音的定位,除了声音的强度之外,还有相位,特别是中低频段,人耳对相位是比较敏感的。
所以如果相位处理不好的话,箱子的结像、定位和声场都会出现问题。
相位处理好了,摆放得当的话,分频箱同样能够达到全频箱的结像。
这个相位也很重要,但是容易被DIY的初学者忽视。
所谓相位,打个比方,水面上一个波纹,上下震荡,有时向上,有时向下,这个方向实际上就是相位。
如果又来了一个波纹,有时向上,有时向下。
那么,这两个波纹就会相互干渉。
如果向上的和向下的波纹遇到一起了,就抵消了。
顺带说一句,音箱中梳状效应也是因为相互干渉的结果。
换言之,如果强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遇到一起,同样会相互抵消,这就是主动降噪耳机的原理。
在分频箱上,特别是在分频点附近,高音和中音的发声点不一样,同样会产生干涉,所以,我们在设计分频电路的时候,必须要让分频箱各单元的相位严格对齐。
否则,即使频响曲线处理得很好,整个结像都会有点散,定位也难言准确。
怎样是对齐了?有时候软件看不出来,就把在软件中把高音反接,如果对齐的话,在分频点上的频响曲线就会出现一个深谷,那个谷越深,一般就说明两只喇叭的相位差越小。
这里涉及到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同轴喇叭的相位?插一句。
。
。
对于分频箱而言,如果喇叭距离较大,会导致在不同的位置上的相位差是不一样的,所以会听感会出现过大偏差。
所以理论上,对于分频箱而言,喇叭距离越近越好。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所以就出现了同轴喇叭。
但是也完全不意味着同轴喇叭就不需要考虑相位,因为电声信号通过分频电路以后,相位都会发生改变,所以同轴喇叭不是让两只喇叭相位完全相同,而只是发声点基本相同,这样在不同的位置上聆听,都能保持良好的定位。
所以,对于同轴喇叭,也同样要把相位对齐。
13同样的道理,有的朋友在做箱体时,故意让高音单元靠后一些,希望通过调整单元的位置来对齐相位,这也毫无意义,还是这个原因:电声信号通过分频电路以后,相位会发生改变。
并且,这样的处理往往还会让高音单元周围产生很多边角,反射、干涉和衍射都会很强烈,高频段的曲线起伏不平。
再插一句。
。
。
我们理解了相位,就又有一些名词,不太理解了,比如“相位失真”。
这个词,在功放中无可厚非,但在基于功率分频中的音箱中,是值得商榷的。
在相位上和原始录音发生了一些偏移,并不影响结像和定位。
并且,通过了分频器,相位一定会发生变化。
声学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在相同的信号下,只要左右两声道的声压和相位一致,结像就会如针尖一般。
所以,如果在介绍音箱的枪文中看到相位失真这个词,别太相信了。
3.4第四步,确定分频电路有人认为这是音箱的灵魂,是做音箱做关键的部分。
我做了数百对音箱了,分频器动过了不计其数,也不好说哪个环节最重要,一个环节做坏了,整个就都坏了,但是分频电路确实是非常关键,并且对于初级DIYer而言,分频器可能是最难逾越的地方。
这个没有捷径,只能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试验。
但是千万不要用公式计算,老老实实用软件模拟。
分频电路,在我看来,主要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相位齐性良好,以确保结像、定位、声场;第二个原则:频响曲线基本平直,以确保三段平衡;第三个原则:确保整箱最小的失真,但这颇有争议。
(1)相位齐性,永远不要忘记关于相位对齐,上面已经说了,这里就不说了。
14(2)把曲线调平,是基本原则,但并非完全平直就好听关于频响曲线基本平直,这个基本上是共识,但里面玄机很多,我稍微废话几句。
至于您采用几阶分频,这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有人说越简单越好,有人说越高阶越好,我认为这都是有失偏颇的,只要能实现我说的三原则,事无绝对。
因为障板效应,低频一般会少6个db。
这个一定要处理的,不能不管。
我们通过功率分频器,是不可能把少掉的部分加上,只能把多余的部分压平(所以有些箱子中低音单元的灵敏度才87,就标整箱灵敏度87,我只能说:拖出去打)。
如果您经常实验的话,就会发现,如果低通上的电感过大,线阻就会太大,导致无法使用空心电感,只能使用容易产生磁饱和的铁芯电感(事实上,真要达到磁饱和也比较有难度,但铁芯电感声音确实不如空心电感通透);但如果低通网络上的电感过小,就会在中频段形成一个爬坡,那么这个时候一定要在低通上并联一个LCR电路,C一般在15-47u之间,R一般在6.8-20欧之间,L则一般大于1mh,这个并不绝对,要尝试才可确定。
如果仔细观察一些箱子的分频器,如果低通电感量不大,又没有这个LCR电路,基本上,这个箱子的低频可能会很差(当然也有例外)。
但是,频响曲线并非完全平直就会好听。
有的箱子针对胆机多了优化,呈现出两头翘的频响曲线,中高频段会略微下去一点,中间还鼓个小包,频响曲线呈现出一个元宝型,这样会更好听。
为什么呢?低频翘起来,是因为有的胆机的低频少一点,用频响曲线做一下补偿;中高频段下去一点,是让声音更加耐听;超高频段稍微、是稍微翘一点点,可以让高频更为华丽。
现代hiend多为石机,所以,低频部分不是问题,所以频响曲线可以前半截很平直,后半截做成一个半元宝型。
关于频响曲线,我自己也琢磨过很多,也不断的产生新的灵感。
不同的喇叭,也需要不同的曲线,来表现它最合适表达的音乐。
有的喇叭分析力低一点,在某些频段就做一些提升;有时候某些喇叭某些频段失真大,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适当做一点压缩,也未尝不可。
总之,这东西很个人,很难有一致的观点。
15还有一点,不同的功放,更需要不同的曲线,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功放来调整。
但是,如果让别人帮你做,这一点就不可控了,这是个大问题。
(3)在分频点的选取上,尽可能抑制失真关于确保整箱最小的失真,这个问题之所以很有争议,是因为有些朋友就喜欢听失真,特别是偶次谐波失真,这样的声音厚暖,有韵味,即所谓的音乐性,这个是让人很头疼的事情。
既然无法满足所有人,那咱们就先说自己的。
谈到抑制失真,就不得不说到喇叭的搭配。
喇叭的搭配第一条原则,就是失真可控。
一般喇叭的失真都是突然增加的,这个可以作为确定分频点的重要依据。
比方说,一支高音,在2.5k以下的失真突然增加了,那肯定就不能分在2.5k以下;一只中低音,在2.0k以上的失真突然增加了,那肯定就不能分在2.0k以上了。
即使不考虑喇叭的风格和音色,两只喇叭的失真较低的频段有交叉,两只喇叭才能搭配,这是喇叭搭配的第一条原则。
对于失真的测量,是很麻烦的,设备很昂贵,即使是最便宜的CLIO,也要上万,并且测量条件也很严格,所以一般玩家,肯定没办法测。
我有仪器,可以测一测,但多数朋友是没有这个条件的,怎办?网络很厉害,可以在网上查到很多资料,作为参考。
对于中低音喇叭的失真,还有个经验性的办法,看频响曲线。
有些朋友看频响曲线,主要看平不平。
我的观点是:官方提供的频响平不平,意义不大。
因为,测量条件不一样,在标准障板和上箱后测量的曲线就很不一样,西雅士的曲线常常就是一个大爬坡,没法看,所以也不用看了,并且后期都是可以通过分频器做平的,不用担心。
我的习惯是,看离轴响应,如果离轴与轴向的喇叭口快速扩大了,离轴响应的劣化,常常(并不绝对)意味着失真的快速增加,所以分频点是不可以分在这个频率以上的。
另外,有的中低音喇叭的频响曲线,在4k-8k之间会出现一个巨大的峰,这是因为喇叭分割振动所产生的谐振峰,这在硬质振盆的中低音单元上很常见。
如果单纯看频响是否平直,金属盆就卖不出去了。
并且因为有的初级玩家不进行处理,甚至用裸听的刺耳来判断最终的声音,所以就有了所谓“金属声”一说。
实际16上,这个谐振峰是可以很容易就处理掉的,分频点低一些,同时在低通的旁路上并一只小电感,或者在大电感上并一只小电容,都可以轻易的处理掉。
另外,还有一条,高音震动质量轻,一般而言,分析力会更高一些。
并且从瀑布图上看,在合适的频段上,高音的瀑布图也更加干净。
所以,为了让信息量最大,只要高音可以承受的功率够大,分频点越低越好。
在网上看分频器,看一些关键元件的数值甚至个头,能够大致知道它的分频点多少,也可以猜得出来这个分频器靠不靠谱。
至于如何确定电路,我想这个问题,只能靠不断地模仿和学习名箱的电路,多和其它的DIYer交流,不断摸索经验,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有一个办法就是帮别的朋友打磨音箱,这样对于积累经验是很有帮助的。
千万不要以为按照这三原则确定的分频器就能用了,还是需要一边测量一边进行微调,没个多次试验,电路是出不来的,并且还是要先搭出来实听。
完了才能最终确定电路,才能上料。
弄完以后,别忘了调整吸音棉,倒相管,一样都要边调、边测阻抗曲线(阻抗双峰基本等高)、边听。
这个阻抗曲线,单独看意义并不大,还要结合箱子本身的设计来看。
即使全部完工了,也还是再测一遍,以防接线接反,这是常犯的错误……3.5第五步,元件的搭配关于元件的搭配,我的原则是,缺啥补啥。
不同的位置上,结合不同调音目标,也应该搭配不同风格的元件。
(1)电容很重要绅士宝的喇叭或者类似的纸盆,或者比较厚声的PP盆如AT,声音本身就足够厚暖了,以增加线条感为主,建议多采用德系的元件,比如蒙多福Mundorf系列的。
相似的风格,更为廉价的是本尼克、霍夫兰等。
西雅士镁盆、伊顿、艾卡顿这类的比较直白的,以增加厚度为主,建议搭配Jantzen的系列电容,入门一些的电容包括大小S;17像魔雷、西雅士三明治纸盆,我觉得两可,看听音偏好。
当然,Mundorf和Jantzen型号很多,至于具体哪个型号更合适自己的喇叭,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各位烧友自己去尝试吧。
当然有的朋友喜欢把某个特点做到极致,这也可以尝试,或许有惊喜。
(2)电感也很重要在低通电路上,电感也很重要,有一条原则是线阻越小越好。
至于是铁芯电感、空心电感、铜箔电感,在不同的位置上应该有不同的搭配。
铜箔电感线阻小,但容易产生分布电容,不过低通上问题不大。
多股线线阻也不大,表面积大一些,高频信号的损耗小一些。
空心电感,线阻比较大,性价比最高。
铁芯电感,容易产生磁饱和,但实际上要产生磁饱和,电流是非常大的,一般也达不到。
所以,各类电感各有长短,从实际听感上来看,铜箔和铁芯的动态比较好,声音暖一点,但铁芯的分析力似乎要低一些;空心电感声音干净,大线径的也;多股线的分析力和层次感稍强。
(3)不同的位置上,使用不同的元件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常识是:高通上,电容很重要;低通上,电感很重要。
这是对的,有科学依据,并经过了大量实践来验证。
基本上,串联的元件比并联的重要,应该花更多的钱在串联元件上,而不是一通乱买,一通乱烧。
我的建议:低通,直通的大电感,可以投入多一些,有钱上12awg或者14awg的铜箔,钱少上大线径的铁芯,追求性价比就上空心和多股线。
如果三分频的话,还可以选择环形电感,这个线阻非常小。
低通,并联的电容,采用便宜的薄膜电容,比如本尼克等入门电容,电阻也不需要太好。
低通,并联的LCR陷波电路,数值很大的,可以用电解电容,铁芯电感,大功率电阻。
高通,直通串联的电容,多投入一些不会错的,大牌的贵的,直通的电阻也不要太次了。
并联的小电感,因为数值不大,也可以上16awg的铜箔,也不贵,省一点就18空心或者多股线都行。
并联的电阻,因为电阻不贵,无所谓,对得起单元就行。
至于三分频系统中的带通,还有几个电电感,也是一样的原则,串接的用贵的,并联的用便宜的。
3.6关于失真(1)音色与失真先谈谈喇叭的音色是怎么回事。
要谈音色,就必须要谈失真。
为什么有的喇叭听起来比较厚声,有的喇叭听起来比较中性,有的喇叭有听起来比较干冷?这些东西就是失真带来的。
喇叭的失真,可以分为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简单的说,线性失真具体表现就是频响曲线上的起伏,低频多表现为暖,低频少表现为冷;非线性失真的表现则是音色的厚、薄。
非线性失真主要包括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等等,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谐波失真。
偶次谐波失真会使音色偏厚,奇次谐波失真会是音色偏薄。
人耳对这两种音色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对于偶次谐波失真的接受度要大幅高于奇次谐波失真。
并且,很多人喜欢厚声,这就是音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