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号 电商 汽车中国三城记:上汽崛起

汽车中国三城记:上汽崛起

上海是最早引入汽车的中国城市之一,亦是新中国轿车工业草创桥头堡。 上汽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造车”,从引进消化…

上海是最早引入汽车的中国城市之一,亦是新中国轿车工业草创桥头堡。

上汽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造车”,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真正迎来大发展,还是有赖于过去40年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以及上海的日益国际化在2018年,上汽大众销量占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市场的19.1%,上汽通用则贡献通用汽车23.5%的销量。

图/中新《财经》记者王斌斌|文施智梁|编辑2019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上海浦东新区中的119.5平方公里土地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等新产业新业态将在这片土地上发展。

十多家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在上海临港同台共舞,竞逐未来:国产自主品牌汽车的龙头企业早已落地于此,国际顶级汽车品牌奔驰也在临港建厂,美国明星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的工厂也在2019年初破土动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承诺,2023年底开始每年在中国纳税22.3亿元人民币。

今天的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全球经济版图中的明星城市,在中国及全球汽车产业,上海亦是一个重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汽车产量297.76万辆,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10.7%,仅次于广东省。

在2018年,上汽大众销量占大众汽车集团全球市场的19.1%,上汽通用则贡献通用汽车23.5%的销量;从营收规模来看,上汽大众已逾大众汽车集团的10%,上汽通用体量更是接近通用汽车的四分之一。

而在70年前,这里还只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国外汽车产品东方消费地;即使在40年前,这里也只是中国本土汽车生产的一个封闭桥头堡,在当时全球汽车产业中无足轻重。

回顾过去一个世纪,上海汽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市场成长和企业发展之天翻地覆,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从弱变强、产业由小做大的蜕变历史。

1901年,作为当时东方最繁华的新兴城市,上海迎来那个年代的时髦奢侈品:进口汽车。

之后上海经历了漫长的汽车消费早期时代、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土汽车工业草创时代。

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汽集团,代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艰难起步和早期辉煌,也曾有过受限封闭年代的低水平徘徊,但最终在改革大潮中,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发展自身,积极竞争;上海这座城市的日益国际化,也让这家车企更具国际视野,既引入合作,又走向东南亚和欧美,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的角逐。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此后,“凤凰”从上海飞出,上海大众合资后,桑塔纳自沪上走向全国,通用则带来了更为先进的设计和技术理念。

从“闭门造车”到“开门造车”、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上海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1986年,一批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上海——桑塔纳”轿车即将出厂。

图/新华在如今这个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时代,“要革自己的命,从整车厂变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和汽车产品的综合供应商,我们要靠创新,赢得未来”。

1958年:汽修厂草窝飞出“凤凰”轿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若在嫁娶之时,一辆上海牌轿车开进弄堂里,必然引起轰动,新娘坐进婚车之时,更会让邻里发出一阵羡慕的感叹。

彼时距离汽车进入中国已逾半个世纪,但它仍然离普通老百姓相当遥远。

1901年清朝慈禧太后66岁大寿,一辆奔驰敞篷式小轿车出现在北京城的庆典上。

这是袁世凯给太后祝寿的贡品,斥资1万两白银从国外购入。

而在慈禧感慨“跑这么快的车得吃许多草”的时候,一个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经香港中转后,于同年把两台轿车运进了上海的十里洋场。

当时上海马路上行驶的主要是人力车和牛马车,按规定必须登记注册。

但当时负责登记的工部局人士没有见过汽车,不知道把这类“异物”归为哪类车辆。

商议几日后,决定将其暂时登记为“马车类”。

自此,上海从汽车消费到汽车工业的隆隆轰鸣就未曾停止过。

到1947年,上海发出的各种汽车牌照有26800张。

在汽车保有量上升的同时,上海的汽车修理和制造也初具规模。

截至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沪上共有20多家私营汽车修配厂。

1955年起,上海汽车工业以始建于民国的宝暹汽车材料制造厂、杨复兴机器厂、郑兴泰汽车材料厂等为基础,对众多弄堂小厂裁并改合,形成中心厂、卫星厂和独立厂企业格局,初步建立专业化生产协作关系。

但是在1958年之前,这些企业都是标准的零部件制造企业,1956年大多数还在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赶制第一批车窗玻璃、车灯、电机等44项产品。

1957年,上海向整车制造迈出了一步,相关公司为试制三轮汽车成立了工程办公室,下设技术设计组、供应协作组和工艺组。

9月16日,上海58型越野车由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出车。

1958年是上海汽车制造的“大年”,也是中国本土轿车工业的草创突破之年。

当年4月,上海汽车装修厂更名为上海汽车装配厂,其后新产品不断推出。

4月20日,第一辆上海58-Ⅱ型三轮汽车在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6月28日,上海第一台红旗—27型轮式拖拉机成功试制下线。

就是这样一个制造三轮汽车和拖拉机为主的工厂,在1958年国庆前夕的9月28日,成功试制出上海第一辆小轿车。

而在此之前几个月,1958年5月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已经成功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并被命名为“东风”。

于是上海这辆轿车被命名为“凤凰”。

据老一辈上海汽车人回忆,这是为了和长春“东风”轿车相呼应,后者车头装了一条龙,于是南北龙凤呈祥。

凤凰牌轿车的试制成功,成为上海汽车工业从汽车零部件进入整车制造的重要标志。

1958年生产的上海“凤凰”牌轿车。

图/中新一开始,凤凰牌轿车以波兰的华沙轿车底盘为参考,造型是模仿美国克莱斯勒顺风轿车,上海汽车装配厂的工人们用榔头敲出了上海第一款轿车,最高时速达105公里。

试验改进还在继续。

1959年,新款“凤凰”诞生,它以1956年生产的奔驰220S为模板进行仿造,发动机由四缸改为六缸,功率提高到90匹马力。

1959年2月15日,“凤凰”飞进了中南海,周恩来总理亲自检阅、试乘,同时周总理勉励上海汽车工人继续努力,继续试制改进。

但由于三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凤凰牌轿车一度停产。

1963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成立凤凰牌轿车技术小组,仇克任组长,当年8月,凤凰牌轿车恢复生产准备会议召开,上海市副市长宋季文到会讲话。

1964年2月,“凤凰”正式改名为“上海”牌轿车,同年12月,上海牌SH-760型轿车开始小批量生产,计划年产量50辆。

次年通过国家一机部技术鉴定,批准定型后开始正式量产。

1975年,上海牌轿车形成5000辆生产能力,上海建成当时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

但直到1980年,上海牌汽车的产量才正式突破5000辆,达到5300辆。

在那个市场并未开放的时代,上海依靠雄厚的工业实力和国际化、开放性和包容度等海派文化精髓,集全市之力,打造了当时让国人惊叹的上海牌汽车。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作为中国普通公务用车,成为机关单位和接待外宾的主力车型。

在凤凰牌和上海牌风光背后,难掩当时上海乃至中国汽车工业仍旧处于落后水平的现实。

仿造的外形设计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制造体系带来诸多问题。

曾担任上汽集团监事会主席的蒋以任在2011年所撰文章的末尾写道,“其实去向中央领导报喜时的两辆轿车中的一辆开往中南海途中,在天安门前因发动机故障抛了锚,暴露了我们试制的轿车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上存在较大问题。

”直到在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上海汽车工业迎来变革机遇。

1978年:上海大众新时代和国产率挑战1978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弱小的中国汽车工业同样酝酿着变革。

当时中国的轿车工业底子薄、规模小,比较有名的也就是长春生产的红旗牌和上海生产的上海牌轿车,后者是当时国内产量最大的轿车,但年产量也不过5000台。

而当时外国车企日产量普遍上千台,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已势在必行。

“上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科研人员多、技术力量强,国内真正成批生产轿车并有装配线的只有上海牌轿车,上海汽车工人有近20年轿车生产经验,可以最快把轿车装备生产线建好投产,能较快消化吸收,为中国轿车批量化生产打下基础。

”当时主管汽车工业的国家一机部副部长饶斌建议在上海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对上海轿车工业进行改造。

1978年6月27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对外贸易部联合向国务院提出“引进三条汽车装配线,其中一条轿车装配线安排在上海,改造上海汽车厂”。

彼时欧洲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全球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开拓亚洲市场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中国的热情与大众汽车的诉求不谋而合。

1978年11月,国家机械工业代表团团长、一机部部长周子健向德国大众提出了合资建议。

其间虽有国民经济调整、石油危机、国内质疑等波折,双方还是在谈判六年后,于1984年10月10日正式签署《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次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85年10月中旬,上海大众第一条总装生产线开始运营。

当时车间还是一片乱糟糟,桑塔纳被放在一种带有四个轮子的简易支架的工具上。

但技术执行经理汉斯·保尔(Hans-JoachimPaul)带着人在所有生产区域的地面安装了第一批设备,整个生产过程在轨道上进行,每一辆车都完整装配,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这在生产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原计划10月份每天生产12辆桑塔纳,实为15辆。

参与第一批桑塔纳制造的上汽老员工徐志荣十分自豪,“中国第一条轿车流水线就是我们上海桑塔纳。

”自此,上海大众以小规模的生产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但桑塔纳在此之后遇到了“国产化”瓶颈,到1986年11月,轮胎、无线电、扬声器和汽车天线,是仅有的几个国产化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2.7%。

1987年6月,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更是发出警告:“如果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比例不能顺利提高到40%,我们就关掉上海大众。

”上海市政府专门委派市经委副主任陆吉安分管桑塔纳合资项目,陆吉安此后担任上海大众董事长,将上海大众的管理和生产水平提高一个台阶。

同时自1985年12月起,政府设立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基金,持续到1994年2月,算上利息,共收取近100亿元。

德国大众通过介绍零部件厂商入华、提供专业人才和低价二手设备等方式,加速国产化进程。

国内配套零部件企业也开始被动员起来。

1988年7月1日,在朱镕基等人的推动下,上海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

1988年,上海桑塔纳的国产化率较前一年的5.7%翻了不止一倍,1993年跨上80%新台阶,树起一个新的里程碑。

通过国产化,上海大众用六年时间建立了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零部件体系。

1997年:泛亚开启汽车技术合资变革在改革开放初期,首次向中方提出合资建议的并非德国大众,而是美国通用汽车的董事长汤姆斯·墨菲(ThomasAquinasMurphy)。

1978年10月,墨菲率代表团访华,就重型车和轿车两个项目与中方洽谈,在两次会谈中,他都向中方提出共同投资组建合资企业的建议,获得饶斌赞同,并层层上报,由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批示:“合资经营可以办”。

但是通用汽车在改革开放初期,并没有选择和上海合作,错失良机。

1990年开始,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开发开放浦东成为外资车企进入上海的又一个时间窗口。

为了提升上海汽车工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掌握对外合作主动权,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于1992年要求上海汽车工业在继续加快上海大众汽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对外开放,再高起点建设一家整车合资企业。

在时任上海市市长黄菊着重强调上海成立第二家整车合资企业所需资金全部由上海解决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明确表示“如果不要国家一分钱,国务院同意这个项目”。

经过反复对比,1995年底,通用汽车被选为上海第二个汽车合作对象。

原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总裁陆吉安是去美国和通用、福特两家谈判的核心人物之一。

在谈判过程中,陆吉安直言,当初新的合资企业要有开发中心,帮助中国人开发轿车,这是先决条件。

“不满足这个条件,我就不跟你们谈。

”1997年6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汽车技术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这家研发公司在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扎下了根。

泛亚的定位一开始就颇为清晰:上海通用汽车产品研发由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承担,该技术中心同时也是上海通用汽车的设计和工程中心,具备完整意义上的整车开发能力。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成立后,秉持全球开发和本土开发双举并进的开发战略。

1998年12月,泛亚完成首辆别克新世纪轿车的引进。

2000年12月,上海通用在此完成别克赛欧国产化改进,该车2001年6月投放市场后被誉为中国第一辆家庭轿车。

2006年,美国通用汽车开始加快推进全球架构战略,泛亚积极参与通用汽车全球Epsilon架构长、短轴车型项目的开发,负责集成通用汽车中国、北美、欧洲以及韩国四地研发资源,成功主导开发2009年投放全球市场的别克新君越项目的内饰系统。

在此基础上,泛亚汽车技术中心不断寻找突破口,加快提升本土化自主研发能力。

自2006年起,建成自主研发的SII平台,并于2010年1月和4月,分别推出雪佛兰新赛欧三厢和两厢车型。

新赛欧上市后销往智利、巴西等国,标志着泛亚已经形成整车及动力总成全过程的开发能力。

正如上汽内部人士所言,上海大众在桑塔纳国产化时,与上汽共同努力帮助中国建立起零部件供应体系,培养汽车人才,而“通过上海通用和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的建立,上海汽车工业又在本土化研发方面往前推进了一步”。

这些都为上汽集团后来搞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些人才、资金、体系、管理包括供应商体系的建立,后面的自主创新将是无本之木,体系无法建立起来。

2006年:国际化心态下的上汽自主品牌探索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企业以上海为基地,建立起更为完整和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图/IC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资品牌的快速成长,挤占了并未充分激活的中国汽车市场份额,自主品牌难以和合资品牌的汽车正面抗争。

1986年上海桑塔纳轿车产量已经开始超过上海牌轿车,1990年产量为上海牌轿车的3.1倍。

上海牌轿车在1991年迎来了它的告别礼。

当年11月25日,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在33年的时间里,上海牌轿车累计生产77041辆。

1992年1月1日,上海汽车厂正式并入上海大众汽车。

上海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进入短暂的空白期。

不过也是在此期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两家合资企业以上海为基地,建立起更为完整和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同样也为之后自主品牌的发展培养了诸多人才。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整车零部件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开始大量进入上海。

同时,在2002年8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成立上海第三个轿车制造基地——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福建三龙集团于2004年成立上海申龙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呈现更加全球化、多元化的特点。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开放的国际化车企,上汽的自主品牌建设必须加速了。

2004年,上汽集团整体改制重组。

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汽股份成立大会上讲话,希望上汽成为一家“主业突出、管理科学、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化汽车公司”。

上汽集团也于当年首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时任上汽自主品牌项目组组长陈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做产业报国,打造中高端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人的梦想,更是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相比上世纪50年代拉来样车拆解,然后用榔头敲出模样类似的试制车型,上汽已经从“闭门造车”转向“开门造车”,希望利用世界资源发展自主品牌。

英国罗孚汽车公司成为上汽的目标,而此时,南京汽车集团也看准了这个机遇,双方展开竞争。

几经周折,上汽在2006年10月相继发布中高端自主品牌荣威和荣威750轿车,次年1月,承担上汽自主品牌建设的上海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

2007年12月,“上南竞争”正式转变为“上南合作”,上汽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全面合作,南京汽车集团位于南京浦口的名爵基地和位于英国伯明翰的长桥基地归属上汽乘用车分公司。

到2010年,上汽自主品牌建成“两国三地”自主品牌研发和制造体系。

同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的自主品牌宝骏诞生。

2017年,上汽集团在董事长陈虹的带领下做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判断。

2018年,上汽集团更进一步,“智能网联化”合并成为一个方向,并加入“国际化”。

时任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对《财经》记者表示,汽车产业本身就具有全球化特性,核心要素就是全球化。

截至2019年4月,上汽已经在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新、中东形成6个“万辆级”市场。

“我们布局的海外市场,就是要改变行业的格局。

”杨晓东对此信心满满。

目前,已15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的上汽集团在自主创新方面累计投入超500亿元,在国内的上海、南京和英国长桥设立了技术中心;在美国加州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了创新中心,开展前瞻技术研究;集聚了一支6400人的自主开发技术队伍,投入新能源车、互联网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等创新产品的研发。

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的蔚来、威马汽车把总部设在上海,美国明星车企特斯拉已在上海临港建厂,Model3量产在即,来势汹汹。

上海汽车工业正迎来更多的参与者,上汽集团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迎战,上汽集团携手阿里巴巴打造出中国“第一辆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在2016年7月上市。

但这不会是终点,正如陈虹所言,“我们要革自己的命,从整车厂变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出行服务和汽车产品的综合供应商,我们要靠创新,赢得未来。

”(本文首刊于2019年9月30日出版的《财经》杂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五行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hao.com/news/81146.html

作者: 五行电商报

五行号电商报,分享电商优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