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有名的渔业大国,国土面积虽只有37.7万平方公里,但海洋资源却异常丰富。
该岛国四面环海,海洋专属经济区约400万平方公里,是国土面积的10倍多。
日本不仅海域面积广,还拥有世界著名的超级渔场。
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应运而生,盛产鲑鱼、狭鳕、秋刀鱼等经济鱼类。
在此加持下,日本于1984年创下了1281.6万吨的捕捞量,高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捕捞的渔业品种涉及100多个水生动植物,并且呈现出由浅海向深海转移的趋势。
在向深海探索的过程中,新的鱼种不断被发现、命名,这背后是否存在新的机遇呢?日本海域发现罕见的新鱼种据日本广播协会7月1日消息,科研人员在日本静冈县骏河湾的深海处发现了一种巨大的怪鱼,后将其命名为横纲沙丁鱼(Narcetesshonanmaruae),日文名称为Yokozunaiwashi。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种巨物全身呈黑色,外形类似鲶鱼,头部粗,口裂大,体长估计为2.53米,是名副其实的深海巨物。
自2016年以来,日本的科考团队在2100~2600米的深海中已捕捞到了四条同种鱼,体长在1.2~1.38m之间。
本次发现的大鱼在规格上刷新了纪录,发现地点也有别于此前的八丈岛外海,这也从侧面表明:横纲沙丁鱼很可能广泛存在于北太平洋的深海中。
科学家对横纲沙丁鱼的胃容物进行了分析,发现这是一种位于深海食物链顶端的食肉鱼。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的教授也表示,拍摄到的大鱼张开大嘴,试图恐吓周围的深海鱼,“这种行为是食肉鱼坚守领地、驱赶其他生物的典型行为”。
网友对此感慨道:深海海域神秘莫测,背后很可能还有更多的“巨物”没被发现!确实如此,大鱼的现身暗示着深海中存在不为人知的生态系统,因为只有健全的食物链、充足的底层生物资源才能供养出大型的食肉鱼。
深海:鲜为人知的神奇秘境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但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探测范围也只达到5%的程度,另外95%仍充满着神秘与未知。
深海海域尤其如此,人类目前只打开了一扇很小的观察窗口。
什么是深海?根据国际上的定义,200米以下的海域范围就属于深海。
在0~200m范围内,海水透光性良好,初级生产力丰富,这是海洋中生命现象最为繁荣的区域。
当水深达到200米以下时,太阳光已经非常微弱,生产者的生物量骤减,鱼类等生物资源大幅度降低。
水深1000m以下即进入深海层,看不到任何阳光,水温接近冰点,施加在生物表面的压强超过100个标准大气压。
这是什么概念?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受的压力超过100公斤!高压、低温、食物匮乏,这给深海生物的生存带来了近乎苛刻的条件。
因此就有人认为,深海是生命的禁区,大型鱼类很难在其中生存。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深海究竟是寸草不生,还是别有洞天?随着深潜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深海中的确存在壮观的生命世界!科学家经研究发现,深海中的有机生命体普遍存在,潜在的生命类群估计超过1000万种,代谢机制独特,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
在这当中,很多巨型的深海生物令人印象深刻。
例如:大王酸浆鱿(可达11米)、深海黄貂鱼(可达2.7米)、深海皇带鱼(可达7米)、巨型蜘蛛蟹(腿宽可达3.7米)、深海水母(可达10米)等物种。
这些都是深海中实际存在的生物,体型相当庞大,意味着深海具有可观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