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号 电商 云山火凤凰:一家老字号药企和它传承的向秀丽精神 ▏南粤工歌(6)

云山火凤凰:一家老字号药企和它传承的向秀丽精神 ▏南粤工歌(6)

向秀丽(1933-1959),一个能令一代国人勾起童年记忆的名字。 在196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课文《向…

向秀丽(1933-1959),一个能令一代国人勾起童年记忆的名字。

在196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课文《向秀丽姐姐》,讲述她舍身救火的故事。

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牵头评选了300名“最美奋斗者”,广东向秀丽名在其中。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双百”人物评选中,向秀丽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向秀丽的事迹还进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

向秀丽生前是广州何济公制药厂一名普通青年女工。

让我们重温她的故事,兼呈一家“中华老字号”药企对向秀丽精神的传承。

向秀丽的英雄事迹作为《复兴之路》的展览内容,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单位供图英雄连环画《向秀丽》封面图单位供图回放她躺下,用身躯挡住蔓延的烈火2014年“七一”期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中宣部组织实施为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作文言小传,向秀丽也名在其中。

其传曰:向秀丽者,祖籍广东清远。

自幼家境贫甚,五岁逃难,九岁做工。

识受苦之根,遂入团入党,敬业为荣;知载福之源,尤至善至诚,爱岗而乐。

为护公物财产,身躯扑向酒精,手臂挡住烈焰,舍己为群。

壮也!无私无畏者,火中涅槃,后世所师,精神不朽。

向秀丽先是广州和平药厂(私营)临时雇用的包装工。

新中国成立后“当家做主”,常能忘我劳动。

她还加入了工会并被选为组织委员,于维护工人利益方面也表现积极并富有成效。

业余,入职工业余学校念书。

1954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后来的共青团)。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向秀丽被调到位于广州下九路一带的何济公制药厂做包装工。

9月12日,白云山何济公药厂受访员工代表现场唱起《歌唱英雄向秀丽》彭新启/摄何济公制药厂由广州人何福庆正式创立于1938年,时称何济公药行,主要生产灭痛星(后改名“解热止痛散”,即现在的阿咖酚散前身),价廉效好,行销全国。

1956年,何济公药厂与和平药厂等共12家私营药厂、社合并,成立公私合营何济公联合制药厂,除散剂外,还生产软膏、鱼肝油等。

1958年,何济公联合制药厂创办化工车间,生产硫尿、甲基硫氧嘧啶等药用原料和中间体。

厂党支部为了保证甲基硫氧嘧啶试制成功并能迅速投入生产,特别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工人到甲基硫氧嘧啶小组工作,向秀丽就是其中之一。

据《合力发展济世为公——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发展史》(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年11月版)一书讲述,向秀丽只是一名包装工,只上过四年业余小学,甲基硫氧嘧啶的生产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而向秀丽刻苦钻研,虚心请学,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基本操作,并可带徒弟。

该书详细记录了向秀丽牺牲的过程。

1958年12月13日下午5时50分左右,向秀丽和罗秀明、蔡秋梅三位青年女工正在甲基硫氧嘧啶小组加班生产。

向秀丽负责切金属钠,蔡秋梅负责蒸制,罗秀明处理配料。

罗秀明要把一瓶重25千克的无水酒精提到车间。

她吃力地斜抱着那种颈细、肚大、底圆的“猪胆瓶”往2000毫升的量杯里倒着酒精。

向秀丽热心过去帮忙,她把瓶子搬到一把木靠背椅上,扶着瓶身小心倾注。

罗秀明下蹲,扶杯承接。

酒精瓶忽因失去平衡而破裂,酒精外流。

彼时附近10个制药用的煤炉正在燃烧,受此热辐射,流出并蔓延的无水酒精也着了火。

火焰蔓延流动着,一时难以扑灭。

由于被酒精打湿,向秀丽的鞋和裤子也着了火,但她顾不上自救。

她想起车间一角还放置着五、六瓶共60千克烈性易爆的金属钠。

60千克的爆炸威力,足可毁掉全厂,甚至殃及工厂周边繁华的商业街区。

“不能让金属钠爆炸!”这是彼时的向秀丽拼命要做到的。

她和罗秀明尽一切努力阻挡酒精往金属钠的方向流动,同时吩咐蔡秋梅快下楼喊人。

而烈火“不等人”,继续漫流,情势千钧一发。

怎么办?向秀丽索性侧身卧地,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漫向金属钠的烈火。

烈火立即在她的全身猛烈火焚烧起来。

当工友们赶来,要首先扑灭她身上的火时,她说:“不必理我,快去救火!”全身烧伤面积达67.25%的向秀丽在医院救治33天,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在1959年1月15日12时43分,年仅26岁。

生前,向秀丽已是预备党员,牺牲当日,被追认为正式党员。

广州市委领导赞扬她“忘我劳动,积极建设,舍身灭火,义炳千秋”。

广州市人民政府追认她为革命烈士。

1959年1月18日,中共广州市中区委员会为向秀丽举行了追悼会。

1月22日,《广州日报》在第二版专刊集中突出报道了向秀丽的英雄事迹。

1月29日,广州市委宣传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各基层组织,组织党员学习向秀丽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并举办报告会。

随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央媒大篇幅报道了向秀丽的英雄事迹,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引发反响。

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该报记者原创的通讯。

《苏联妇女》杂志刊登了题为《向秀丽也是苏联青年的榜样》的文章。

陈毅、董必武、郭沫若、林伯渠、陶铸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向秀丽题词赋诗。

全国各地干部、职工、农民和学生在读报后也纷纷来信示悼并表达学习志向。

据何济公药厂统计,曾经11天时间共收到来信3600多封。

关于向秀丽事迹的文艺创作也非常活跃。

相关书籍、连环画、油画、散文、诗歌、歌曲、话剧、粤曲、舞蹈、童谣等,一时之间“百花齐放”,使向秀丽的故事和形象在全国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沉淀为一代人的红色记忆。

铭记要把她的精神永远留下大浪淘沙,而向秀丽精神留下。

1962年2月8日,雷锋在他的日记中记道:“《向秀丽》这本书把我吸引住了。

我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同志。

学习她耐心帮助同志、处处为集体谋利益的精神;学习她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学习她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学习她爱护国家财产胜过爱护自己生命的精神;学习她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英雄牺牲的精神。

”雷锋同志在1962年2月8日的日记中颂扬向秀丽精神,决心永远学习向秀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向秀丽精神”,何济公制药厂一直这样践行。

2019年9月12日,记者来到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萧岗大马路52号的何济公制药厂。

该厂现在的名称是“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是广药集团旗下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

一到厂区大门外,记者就看到,“雷锋同志总结归纳向秀丽的五种精神”就陈列在左侧的墙壁上。

记者了解到,在1960年代初,何济公制药厂成立了向秀丽突击队。

队员全是青年,根据生产需要,他们常自愿加班甚至义务劳动,为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广药集团成立“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总队”,白云山何济公“向秀丽青年突击队”也同步更名为“向秀丽·雷锋志愿服务队”,成为集团总队属下的一支志愿服务分队。

以每届团组织负责人为队长,去年已传至第19任。

第19任队长钟锡望,是企业团委书记,2013年入职公司安全保卫部。

钟锡望介绍,志愿服务队有一面队旗,每届到期,都举行队旗交接仪式。

服务队常常打着旗帜到社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每年,他们都会不定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还开展爱国拥军活动。

围绕药企所长,他们还常有爱心赠药、指导用药、“爱心药箱上公交”的义举,深受广大职工和市民欢迎。

有时,他们还会在活动现场宣讲向秀丽的故事,并播放经典歌曲《歌唱英雄向秀丽》。

向秀丽葬于广州银河公墓。

每年清明节期间,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到银河公墓为向秀丽烈士扫墓,并重温她的事迹。

今年,是向秀丽牺牲60周年。

清明节期间,广药集团联合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隆重举办了纪念向秀丽烈士牺牲60周年系列活动。

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举行纪念向秀丽烈士牺牲59周年清明扫墓活动单位供图60年来,何济公制药厂一直以向秀丽精神教育职工。

向秀丽精神现在被概括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甘于奉献”。

钟锡望坦言,他是在入职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之后才知道向秀丽其人其事的。

他告诉记者,公司每进一名新员工,都必先学习向秀丽事迹。

公司设“秀丽讲堂”,作为“广药集团党校何济公教学基地”。

每年新入职的大学生也在秀丽讲堂接受培训。

培训第一课,就是学唱歌曲《歌唱英雄向秀丽》:“开不败的花朵呀流不尽的水,唱不完的颂歌呀我们赞美你……”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这首歌曲的简谱陈列牌。

钟锡望和去年退休的女工黄绮华一起现场示唱了这首歌,听来是深情、缅怀,而又不失激扬的旋律。

黄绮华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厂里的各种庆典和晚会她都会参与策划监制,她说每一场活动都少不了叙述向秀丽故事和精神的节目如演唱、演讲、朗诵等。

传承发展变革中坚守向秀丽精神对于一家药企来说,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管理水平,把成本降低,把企业做大,以能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无疑是对向秀丽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

何济公制药厂原是手工作坊,主打产品阿咖吩散一直靠手工包装。

1963年,工厂创造出第一台能完成散剂包装过程7道工序的包装机。

经鉴定,该机性能符合使用要求,产品质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每台机开3班可节约6个劳动力,按当时车间需要24台机计算,可节约120人,全车间推广使用后,每年增收57.6万元,扣除设备制造费15万元,每年可净为国家创造财富42.6万元。

1965年3月,在对国内当时已制成的3种散剂包装机进行比较后,中国医药工业制剂机械选型定型组指定何济公制药厂研制的包装机为定型设备,并经中央主管部门鉴定为定型设备,定名为“64型散剂小包装机”,向全国推广。

在“64型散剂小包装机”的基础上,何济公制药厂的研究人员又于1969年创制出“CSB-1型散剂自动包装机”。

该机型结构更紧凑,体积缩小,降音降低,而且实行密闭生产,能减少粉尘,防止异物,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

1978年6月,经中央化工部委托广州市医药工业局组织鉴定,认为该机技术先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运行稳定,是国内当时最理想的散剂包装机,一致通过定型鉴定,并建议成批制造推广应用。

何济公制药厂一路发展,许多药企和名优产品都整合到现在的“白云山何济公”旗下。

现在,除一脉相承生产着当初的“解热止痛散”(阿咖酚散)外,还有“701”跌打镇痛膏、风油精、消炎镇痛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曲咪新乳膏等6大名品。

位于白云区新市街的“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新市制造部)前身是广州卫生材料厂,主要生产701跌打镇痛膏。

2006年,广州卫生材料厂合并于何济公制药厂。

作为“并家”后的新成员,所有卫生材料厂的员工也很快就都知道了向秀丽的故事,并融入了向秀丽精神。

黄绮华退休前任质管部QA主管。

她是广州人,从小“有听说过向秀丽这个名字”,知道她因为救火而牺牲,而细致的过程是在加盟“何济公”之后才知道的。

“1958年12月13日晚上”,她能说出当年那场事故的详细时间。

她还知道,被送往医院抢救的向秀丽休克了三天,醒来第一句话就问:“金属钠有没有爆炸?”黄绮华曾被评为广药集团“最美职工”,她理解的向秀丽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岗敬业。

她从进厂第一天起就是化验员,一直做到退休,还是做质量工作。

“从业30年,我坚持质量管理的底线不突破,决不能让企业因为我的判断处理不当而受到损失。

我很自豪,30年来,没有发生过一例这样的事情。

”有一次厂里采购了一批盛装风油精的玻璃瓶,黄绮华检查到瓶身合缝线较为锋利,易划伤手指,抗跌性能也不强,她断然出具了不合格报告书。

这意味退货,会造成较大损失,但她顶住压力,最终说服领导,将玻璃瓶退回厂家。

女工汤玉娇于2001年进厂,现任新市制造部部长。

汤玉娇也是广州人,生于1977年。

她说,小时候,她们的“思品”课中讲过向秀丽。

汤玉娇说,我们每天都在日常工作中传承着向秀丽精神,每时每刻,我们都一丝不苟地抓好药品安全质量和安全生产。

记忆馆“何济公”品牌简史●1938年,广州人何福庆创办何济公药行,提出“半为慈善半营生,利己利人驰盛誉”的经营理念。

取名“济公”,意为效法南宋传奇医僧“济公活佛”普济众生的精神。

●1956年,何济公药行合并12家大小药厂、社,成为公私合营何济公联合制药厂。

1961年,再合并另外两家公私合营制药厂,成立广州公私合营何济公联合制药厂。

●1964年,更名为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公私合营向群制药厂。

1969年又合并两家制药厂,更名为番号式的广州第六制药厂。

●1980年,复名为广州何济公制药厂。

●1998年,“何济公”商标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2001年,通过资产重置进入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改称广州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隶属广州医药集团公司。

2005年,更名为广州白云山何济公制药有限公司。

2007年1月,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正式挂牌成立。

●2006年,广州白云山制药有限公司获首批全国“中华老字号”称号企业。

文字▏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詹船海彭新启编辑▏蔡洁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五行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hao.com/news/93861.html

作者: 五行电商报

五行号电商报,分享电商优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