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分子满足什么条件可成环
首先是具有两个可以反应的官能团或反应位(比如说羰基旁边的碳与羰基,分子内羟醛缩合),其次是如果可以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的话,那么成环的倾向就比较大。中环及大环的合成一般是克莱森酯缩合;三、四元环一般是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或丙二酸二乙酯合成法。
化学中的各种环
【环腺苷酸】(adenosine-3′,5′-mono-pjosphate) “腺苷-3’,5’-环化磷酸”的简称。符号。分子式,分子量329.21。以微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及微生物中,是代谢调节控制的重要因子之一。在生物体内由腺苷三磷酸通过腺苷酸环化酶的催化而形成。临床试验认为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一定的效果。 #8323.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亦称“癌得星”。学名“N,N-双(2-氯乙基)-N’-(3-羟丙基)二氨基磷酸内酯水合物:。分子式,分子量279.10。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失去结晶水即液化。熔点48.5-52℃。易溶于乙醇,溶于水及丙酮。由氮芥盐酸盐为原料制得。氮芥类抗冲瘤药。主要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神经细胞瘤等,也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鼻咽癌等。 #8324. 【环丙烷甲酸】(cyclopropane carboxylic acid) 分子式,分子量86.09。比重1.088。熔点17-19℃,沸点182-184℃。折光率1.4380。主要的合成路线有:(1)-氯丁腈法;(2)-氯代环丁酮法(*法伏尔斯基重排);(3)5-氯-2-戊酮法;(4)丙二酸酯法。它的几种酯类为重要杀螨剂。 #8325. 【环加成反应】(cycloaddition reaction) 周环反应的一种类型。两分子烯烃或多烯烃协同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按反应物的电子数目可进行分类:(1)[2+2]环加成反应。如两分子乙烯生成环丁烷的反应。反应中两个键变成两个键,成键要求两个轨道重叠。由于一个轻道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因此一个乙烯分子的已占轨道只能与另一个乙烯分子同面接近时,在热反应中一个乙烯最高占领轨道(轨道)和另一个乙烯最低空轨道(*轨道)位相不同,因此是对称性禁阻碍;而在光反应中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乙烯的最高占领轨道(*轨道)和另一个处于基态的乙烯的最低空轨道(*轨道)位相相同,因此是对称性允许。上述内容适用于所有的[2+2]环加成反应。(2)[4+2]环加成反应。例如1,3-丁二烯和乙烯的加成反应。当两个反应物同面接近时,在热反应中不论是丁二烯的最高占领轨道和乙烯的最低空轨道还是乙烯的最高占领轨道和丁二烯的最低空轨道位相都相同,因此是对称性允许;而在光反应中,则是对称性禁阻。上述内容适用于所有的[4+2]环加成反应。美国化学家*伍德沃德和霍夫曼根据分子轨道对称守恒规则和实验事实,归纳出环加成反应(同面)的选择规律如下:反应物总的电子数为时,加热禁阻,光照允许;反应物总的电子数为时,加热允许,光照禁阻。熟悉该反应的特点对选择有机合成的路线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8326. 【环扩大反应】(ring expansion) 有机合成化学中把碳环扩大的反应。常用的方法如下:(1)*杰米亚诺夫重排:在侧链上()连接氨基的脂环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时发生重氮化、脱氮以及环扩大重排反应。脂环族1,2-氨基醇起类似反应;(2)*片呐醇-片呐酮重排:某些脂环族片呐醇会发生环扩大重排反应。 #8327. 【环炉分析法】(ring oven method) 微量分析方法之一。借滤纸的毛细效应,以适当的溶剂(洗涤剂)冲洗或采集在滤纸中央的微量试样,通过冲洗过程中的某种沉淀作用、萃取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等将微量试样中的待测物质选择性的洗出,以环炉加热而浓集在外围。然后用适当的显争剂进行显色,从而达到分离和测定的目的。特点为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8328. 【环氧化反应】(epoxidation) 氧化反应之一。通常是指烯类的双键上引入一个氧原子而形成1,2-*环氧化合物的反应。主要有两种形式:(1)间接环氧化:烯类先制成卤代醇,然后再用、或等脱环化。(2)直接环氧化:①烯类空气氧化法:低级烯烃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气相氧化。②烯类过氧酸氧化法:有机过氧酸可先由羧酸和作用制得。将烯类和一定量的过氧酸在无水惰性有机溶剂()中及在酸催化剂(、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进行低温反应(0℃-室温)。改进的方法是将烯类溶于水醋酸(乙酸),加入少量酸催化剂后在60-70℃左右分批加入,则反应系中生成的过氧(醋)醋对于反应。该法较安全,称为“原位环氧化方法”。 #8329.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 亦称“3-氯-1,2-环氧丙烷”。分子式,分子量92.53。具有乙醚、氯仿气味的无色油状易燃液体。有毒!并能引起过敏性皮炎。沸点117.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等。可由甘油(实验室方法)或丙烯(工业法)为原料制得。具有高度反应性,除用作天然及合成树脂、纤维素衍生物溶剂外,也是合成甘油、环氧树脂的中间体。 #8333. 【环化聚合反应】(cyclopolymerization) 炔烃和烯烃及有关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会发生环化聚合反应形成脂环族或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乙炔、取代乙炔、1,3-丁二烯等的环化聚合反应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炔烃类的环化聚合:将乙炔通过500℃的加热管可得到少量的苯。如果将乙炔用烯释后通过600℃的催化剂,由得到含苯(66%)、甲苯(8%)、二甲苯(2%)及苯乙烯(7%)的混合物。德国化学家雷柏发现将乙炔以为催化剂反应可生成含苯(85%)和苯乙烯(15%)的混合物。雷柏还发现乙炔在存在下环化聚合得环辛四烯及其他多环烯烃。蔡斯1959年发现二甲基乙炔、二苯基乙炔在有机铬催化剂存在下会发生三聚合反应,分别形成六甲基苯及六苯基苯。 (2)1,3-丁二烯的环化聚合:1,3-丁二烯在齐格勒型催化剂存在下会发生三聚合,形成*环十二碳-1,5,9-三烯(简称)。后者会发生环氧化、羰基化、氢化等反应,是有机合成的新原料。 #8335. 【环氧化合物】(epoxide) 一类环状含氧化合物。具有二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组成的环醚基本结构。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以及环氧树脂等是这类的重要代表物。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卤代醇的脱的间接环氧化法及烯类的空气或有机过氧酸直接环氧化法。环氧化合物中有应变的三元环,反应性牟很强,环氧基团容易被多种试剂所开环,形成各种产物。
2-氯环戊酮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2-氯环戊酮中文别名邻氯环戊酮;英文名称2-Chlorocyclopentanone英文别名2-chlorocyclopentan-1-one;CAS号694-28-0合成路线:1.通过1-(三甲基硅氧基)环戊烯合成2-氯环戊酮,收率约69%;2.通过环戊酮合成2-氯环戊酮,收率约99%;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http://ke.molbase.cn/cidian/210669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将这四种气体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不必是酸性的),有两种气体能使紫色褪去,它们是1-丙烯和1-丙炔;另外两种气体不能使紫色褪去,它们是丙烷和环丙烷
易燃化学试剂有哪些乙醚
实验室常用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目录 1.苯类: 苯、联苯、异丙苯、乙基苯、丁基苯、135三甲苯、碘代苯、氯苯、对二氯苯、邻二氯本、间二氯苯、对硝基氯代苯、2,4二硝基氯代苯、对硝基溴代苯、六氢代苯、邻溴氯苯、第二丁基苯、第三丁基苯、偶氮苯、聚氯羟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甲苯、二甲苯、对二甲苯、1,2,4,5四甲基苯、三氯甲苯、3,4二氯甲苯、间溴甲苯、间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4一二硝基氟苯,二乙烯苯,过氧化羟异丙苯。 2.胺类: 氨水、甲胺(水溶液)、二甲胺溶液、乙二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正丙胺、异丙胺、1,2-丙二胺、正丁胺、二正丁胺、三正丁胺、特丁胺、仲丁胺、二仲丁胺、异戊胺、环戊胺、环己胺、二环己胺、正庚胺、二正辛胺、三正辛胺、正葵胺、乙烯亚胺、硫化胺、苯胺、二苯胺、邻甲苯胺、对甲苯胺、4-甲苯磺酰胺、间甲苯胺、间苯二胺、邻联甲苯胺、邻甲苯联胺、苄胺(苯甲胺)、N-苄基苯胺、邻氯苯胺、间氯苯胺、间溴苯胺、对硝基苯胺、间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邻硝基对甲苯胺、N-甲基苯胺、N-N-二已基苯胺、邻乙氧苯胺、3-3二甲氧基联苯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酰乙酰苯胺、氰乙酰苯胺、N-N二乙基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四甲基乙二胺NNNN、NNNN四甲基乙烯二胺、四丁基氢氧化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甲基磷酰三胺、1,6已二胺。 3.醇类: 甲醇、无水甲醇、苯甲醇、乙醇、无水乙醇、β-苯乙醇、β- 巯基乙醇、α-二甲胺基乙醇、二乙氨基乙醇、2-氨基-1丁醇、α-甲基3丁烯-乙醇、α-丁烯-乙醇、2-氯乙醇、α-溴乙醇、2,溴乙醇、硫代乙醇、乙二醇、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正丙醇、异丙醇、3-氯丙醇1,3二氯2,丙醇,(1,2)丙二醇丙烯醇、丙炔醇、1,4-丁二醇、正丁醇、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环戊醇、叔戊醇、正己醇、环己醇、4-甲基环己醇、1,6己二醇、正庚醇、正辛醇、正辛醇-2、异辛醇、糠醇、甲硫醇、乙二硫醇、正丁硫醇、1,3丙二硫醇。 4. 烯、腈类: 偏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丙烯、溴丙烯、苯乙烯、α- 、氯化苄、青化苄、对硝基氯化苄、溴化苄、四氢萘、乙腈、氯化乙腈、苯甲腈、β溴丙腈、丙二腈、偶氮二异丁腈、丁二腈、丙烯腈、四氯乙炔、呋喃、四氢呋喃、呋喃酰胺F、四氢化哌喃、3,4二氢吡喃、α-甲基砒啶、砒啶、3,5二甲基砒啶、4-甲基砒啶、4二甲氨基砒啶、1,2,3,4-四氢砒啶、六氯砒啶、α甲基哌啶、过氧化氢叔丁基、喹啉。 5.醚类: 乙醚、无水乙醚、三氟化硼乙醚溶液、β-β’二氯二乙醚、乙二醇乙醚、苯甲醚、对溴苯甲醚、对氨基苯甲醚、间硝基苯甲醚、乙二醇独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六甲基二硅醚、三缩三乙二醇二甲醚、叔丁基甲醚、二苯醚(苯醚)、二甲流醚、正丙醚、异丙醚、石油醚。 6.酮类: 丙酮、工业丙酮、乙酰丙酮、氯丙酮、丙酮基丙酮、三氟乙酰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甲基异丙基甲酮、V溴苯乙酮、N-溴代苯乙酮、氯苯乙酮、丁酮、3-甲基酮-2、2-戊酮、4-甲戊酮-2、环乙酮、3-丁烯γ–酮 7.脂类: 苯甲酸甲酯、乙酸甲酸甲酯酯、氯乙酸甲酯、三氯乙酸甲酯、溴乙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正戊酸甲酯、巴豆酸甲酯、丙烯酸甲酯、乙烯乙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硫酸二甲酯、草酸二甲酯、草酸乙甲酯、乙酸乙酯、氯乙酸乙酯、溴乙酸乙酯、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甲酸乙酯、氯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α-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溴丙二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二酸二乙酯、原甲酸三乙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乙酸丁酯、氯甲酸异丁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三丁酯、二酸二丁酯、乙酸正戊酯、乙酸异戊酯、乙酸正丁酯、二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千酯、氟磷酸二异丙酯、磷酸二异辛酯、乙酸异丙酯、磷酸三甲苯酯、异硫氢酸本酯、乙酸乙烯酯、甲酸苄酯、肼基甲酸叔丁酯、东莨菪内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1.4丁内酯。 8.醛类: 甲醛、苯甲醛、呋喃甲醛(糠醛)、苯乙醛、间氯苯甲金属醛、乙醛、水合(氯醛)三氯乙醛、正戊醛、异戊醛、正已醛、千醛、柠檬醛、水杨醛、 5 9.烷类: 氯仿(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溴甲烷、二溴甲烷、碘甲烷、硝基甲烷、三氯硝基甲烷、二甲氧基甲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溴乙烷、1,2二溴乙烷、碘乙烷、环氧乙烷、1,2二甲氧基乙烷、硝基乙烷、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1,2二氯丙、1-溴-3氯丙烷、2-硝基丙烷、1-氯丁烷、溴代正丁烷、溴代叔丁烷、氯代仲丁烷、溴代(第二)仲丁烷、1,4二溴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溴代环戊烷、1,5二溴戊烷、正己烷、环己烷、苯基环已烷、三甲氯硅烷、氯代环已烷、溴代环已烷、正庚烷、正辛烷、异辛烷、碘正辛烷、正烷、1-氯烷、1,10-二氨基烷、十六烷、正二十烷、二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氯硅烷、六甲基二硅烷、四氧吡咯、丁烯-1、N-甲基吗啡啉、环已烯、β-砒哥啉、四-甲基砒啶、四氯化碳、四氯化钛溶液、四氯化硅。 10.固体类: 金属钠、镁屑、铅粉、硝酸钾、肖酸钾、硝酸钠、硝酸铁、硝酸铅、硝酸钙、硝酸锶、硝酸铋、硝酸镍、硝酸镉、硝酸镁、硝酸铵、硝酸铈铵、亚碲酸钾、亚硝酸钾、亚硝酸钠、高氯酸钾、高碘酸钾、氯酸钾、高(过)锰碘酸钾、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过碘酸钠、过硼酸钠、乙酸钡、过氧化铅、过氧化钡、氟化钾、氟化氢钾、氟化钠、氟化铵、氟硼酸钠、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铜、重铬酸铵碘酸钠、氨基钠、碘酸钾、硫酸钴、铬酸钾、过碘酸、碘酸、过氯酸、高氯酸、乙酸铀(乙酸双氧铀)、红色氧铀、硫氰酸铅、四乙酸铅、硫氰酸钾、硫化汞钾(氏试剂)、苦味酸、铬酸(三氧化铬)三氧化二铬、过氧化氢、过氧化二丙苯、氯化锆铣、(氧氯化锆)、沉降硫、升华硫磺、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赤(红)磷、黄磷、五氧化二磷、五硫化二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一氯化碘、三氯化碘、三氯化钛、无水氯化高锡、五氯苯酚钠、五氯酚钠、氯化亚砜(亚硫酰氯)、二氧硫酰、硼氢化钾、硼青化钾、硼氢化钠、叠氧钠、多聚(固体)甲醛、氢化锂、氢化钠、氢化钙、加拿大树胶、中性树胶、固体水棉胶、重水、重氢硫酸、重氢邻二氯苯、重氢甲醇、重氢乙醇、重氢二氯甲烷、乙酰丙铜铬、9,10-甲基1,2苯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