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莆田,相信绝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是鞋。莆田素有着“中国鞋都”之称,本轮疫情两大集中传播点之一就是协胜鞋厂。
据悉,协胜鞋厂是当地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制鞋厂。“莆田市协胜鞋业有限公司”相关工商信息显示,公司位于仙游县枫亭镇工业路6号,公司人员规模为50~99人,参保人数58人。协胜鞋厂的一名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鞋厂已经有多人感染,鞋厂内所有员工目前均已经在酒店接受集中隔离。
众所周知,鞋业是莆田的支柱产业、当家产业,制鞋业产业发达,制鞋工艺水平世界领先。据莆田鞋业协会的统计,莆田目前有4200多家制鞋企业。莆田是中国闻名的“鞋城”,该市鞋业企业4200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产值超千亿元人民币,产量12.6亿双、占全国产量的9.3%。
莆田疫情的突然爆发,对当地制鞋业产生了不小的考验。
在生产环节,据界面新闻,当地其他商家和厂家表示,目前鞋业工厂均已暂停营业,所有员工居家隔离,鞋类私营门店也已关闭。而疫情发展至今,仙游县乃至整个莆田市,大部分鞋业工厂均已停产。有鞋厂经营者表示,以前的疫情莆田不是中心,影响不大;本次疫情来得突然,还没能做好准备。
在批发环节,莆田的鞋类批发档口大部分中国莆田鞋业服装城内,位于市区,离高风险区仙游县枫亭镇有一段距离,但疫情关系,现在也大都停业。
在零售环节,线下零售店固然也因疫情关系歇业,而线上店则受困于物流。据《福建日报》报道,仙游县70%的邮政快递营业网点已暂停营业,6个快件中转场服务阻断,影响涉及全县所有18个乡镇。莆田市其他县区邮政快递服务基本保持畅通,但不排除部分物流企业因运力减弱暂停收件的情况。
多名当地鞋子微商表示,目前只能接受预订,发货时间需另行通知。而且有微商指出,感受到近日鞋子的退单量有所增加。
对于疫情有可能对莆田鞋业造成的损失,莆田鞋业协会秘书长王德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回应,目前协会还在进一步观察中,现阶段服从政府政策安排。
转型已有成绩
一种在莆田当地流传甚广却无法求证的说法是,国内市场上10双假鞋里,有9双从这里发货;全球每3双**鞋中,便有一双是来自这里的仿品。
据中国新闻网,建省莆田市市长李建辉曾坦言,莆田虽然是世界著名的运动鞋制造基地,拥有深耕细作的历史积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但处于价值链的底部,“为人做嫁衣”,赚取的是贴牌代工的“蝇头小利”。
“往往是我们以低廉的价格代工生产出了世界品牌的鞋,但反过来,又以高昂的价格在国外买回来。”李建辉认为,国内消费潜力尚未完全释放,高端消费市场占有率不高。
莆田人并不愿意贴着“卖假鞋”的标签一直走下去,莆田市政府也一直希望摆脱“假鞋之都”的称号。
首先是打假。2017年12月中旬,公安部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针对各地屡打不绝的地域性造假‘顽疾’开展严厉打击和集中整治”。在莆田,工商系统仅在去年9月至12月打击鞋类商标侵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38件。
下一步,鞋业如何实现华丽转身?在李建辉看来,应该重点发力品牌塑造。
“有制造没品牌、有工业没文化,这是传统产业的‘痛’。”李建辉称,为解决这一问题,莆田鼓励鞋企之间,鞋企与品牌商标、超级IP、策划咨询、供应链金融等合作;鼓励鞋业龙头企业与电子信息、服装生产、电商团队等其他领域合作,进行跨界创牌。
科技赋能是莆田鞋业转型重点发力的第三个方面。莆田在关键材料、研发设计上全面发力,研发鞋底、面料等高端新材料,2019年底获批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设立鞋业数据中心,建立脚型、鞋型数据库,促进研发更多精准个性匹配的产品。
莆田也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落地多个学院、研究院等一批创新载体,为鞋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发力政策加持,莆田在福建省率先出台鞋业“白名单”制度,及时出台稳鞋企促升级措施,去年受疫情冲击订单下降30%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鞋业稳定增长。今年莆田出台加快鞋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前两个月鞋业增幅达18%。
莆田还创新“社会责任+金融”模式,开发普惠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金融机构自动审批、秒贷放款,打通鞋业企业融资堵点;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鞋业产业基金,向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的本地创新型企业、项目投资,现已完成首期1亿元的投资。
文章来源于新浪财经“鞋都”莆田制鞋业停摆?影响究竟有多大?